教育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有关情况
 
       
      历史教材主要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多方面的基本进层。从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上来说,主要是这么几点:                                                                                                                                                                    
      一是坚持唯物史观,注重教材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二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注重历史的基本知识的教学。三是适合时代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历史素养为主。四是注重综合性,力图展现历史的多方面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
      在教材的体例结构上来说,历史教材这次主要是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教学内容。所谓点,就是一些具体的重要史事,比如说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所谓线,就是历史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这样用点线相互相连,以线串点,以点连线,使学生既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史事有所理解,这样便于学生打好历史的基础。具体的呈现方式,就是设单元,然后单元下由若干课构成,每课下又分成若干个子目,按照这样的结构。呈现方式除了课文的正文来叙述基本内容,还涉及了一些辅助性的带有学习功能性的栏目,比如说材料研读、问题思考,还有知识拓展等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材的内容方面,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历史教材当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渐展现,特别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的意义。历史教材在叙述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基础上,还突出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教育内容: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主要是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当中体现出来的。这方面的内容,其实教材占了相当的比重,因为中国古代一共是41课,专门介绍古代文化的课就有9课,另外其他课也有一些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它涵盖的面比较广,比如说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涉及到文化名人也有40多位,科学、技术、文化等名著也有30多部,使学生能够具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
      二是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历史教育承担的很重要的任务,历史教材在系统介绍中华民族近代斗争的历史,特别是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另外,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等,有40多位,教材中也有一定的介绍,还有一些英雄先烈人物的事迹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是民族团结教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实际是历史形成的,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材也反映了中国各个民族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主解放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史当中,也有专门的课来介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总的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有着非常强的民族凝聚力。
      四是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的教育,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材也确实承担了重要的职责。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教育。主权意识首先就是领土主权,这个我们教材当中,以史实为依据,通过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特别是一些边疆地区,比方说西藏、新疆,以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还有南海诸岛等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教材都给予了具体的介绍。
      五是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历史内容当中,特别是古代史当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各个地区、各个主要国家各自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充分说明文化的多元。另外,使学生通过学习来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来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结果,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青年报记者]我问叶教授一个问题,有关历史的。过去咱们历史的学习有很多是跟记忆相关的,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起来比较枯燥,新编的统编教材在这方面是怎么处理的?有些什么改进?
      [叶小兵]我们现在基本认识,学历史更多是一种思考的学问,怎么认识过去。统编历史教材一定会在内容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理解、思考等等,尤其是更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刚才我介绍,比如设计了一些栏目,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等,就是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证据,怎么样解决历史的问题。另外,我们这次整体设计上来说,课后的练习不再是那种机械记忆的练习,比如说过去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都是引导学生背书。我们这次是课后活动,主要是设计学生赏析、分辨、比较、综合等等一些活动,希望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复习、巩固并且提升认识。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因为涉及到《马关条约》,这节课课后的活动,不要求学生去复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条款内容,而是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马关条约》签了以后,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在中国设厂投资,今天的中国,外资也可以进入到中国来设厂,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分析,去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对中国的危害,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复述或者背诵,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培养。谢谢。
 
(本节内容来源:教育部网站)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