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妙笔独运巧开篇——文章开头杂谈

 汤原县职业技术学校 张志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更是如此。高尔基曾说过:“开头一句最难,好像音乐先定调一样,往往要用好多时间才能找到它。”文章的头要开得精巧、秀丽,叫人愿看、爱看。精彩的文章开头,总是新颖的、别致的,如唱歌发音,总领起全曲的基调;似磁石吸铁,紧扣读者的心弦。古今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家、诗人,无不精于其中三昧,从而独运匠心,妙笔生花,写出别具特色的开头,达到了“凤头赢得百媚生”的效果。

宋朝李涂《文章精义》曰:“文章起句发意最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简捷、明快地接触主篇,把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理摆在开篇,让人一目了然,这是常见的开头方法。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起笔就写:“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曰褒禅。”直截了当地点出了褒禅山名的由来,一开始给读者以深刻、突出的印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开篇就交待了夜游荷塘的原因——“这几天颇不宁静”,所以要找一处清幽的环境来排遣这种不平静的心情,笔法轻灵流畅,传达了淡淡的哀愁。杜甫的《石壕吏》,起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短短十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均已点明。一个“投”字,透露了兵荒马乱,诗人急于投宿的惶遽心情;“夜捉人”是全诗的故事,写出了兵役的残酷。这样的开头,简洁而畅达,字约而义丰,技巧高明,令人叹服。

不少文章以描写环境开头,或重采浓墨,精雕细刻,绘声绘色,或用白描手法,摄取最富特征的景色,几笔勾勒,来点染气氛,造成悬念,烘托全文。如《子夜》开头,“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吹上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的,悄悄的向西流去。……。”这段描写苏州河外白渡桥黄昏时景色。华灯初上,半殖民地的上海外滩景象,鲜明的交待了人物活动的时代 背景,把读者引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鲁迅短篇小说《药》中的“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几句环境描写,渲染了萧条、凄冷、黑暗、死寂的气氛,既烘托出为群众谋幸福的志士夏瑜被害的悲凉,腐败统治阶级手段的卑鄙,又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含蓄蕴藉的开头,间接地抒情达意,往往包藏着曲折隽永的内涵,比直接点破更耐人寻味。它有时如行云流水,电光石火,时隐时现,闪烁不定;有时象一条花木掩映的曲径,通向一座幽雅古朴的殿堂,使人恍惚间如梦仙境。它似乎难以捉摸,一但与读者的心境合拍时,就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升华出明丽而深邃的诗情画意来。如古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是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在诗中起提摄全篇,引起下文的作用,由孔雀的留恋,再到兰芝的不忍离去,为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兰芝的悲剧,勾动了读者的心绪,引起读者对被迫害者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还有杨朔的散文《雪浪花》等诸如此类的开头,均属此范畴。

有些文章,开篇先是交代有关背景材料,阐述写作动机,可以便于读者更深刻地领会全文意思。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来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既抒发了对“左联”五位青年作家遇害的悲愤心情,又交代了写作的目的是“将他们忘却”——反其意而释之:即用严肃的战斗来永远纪念五烈士。这里的开头,点明了中心,也为下文的具体叙述拓开了思路。

也有的文章,起笔感情充沛,辞锋犀利,或者气魄宏大,先声夺人,如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杜牧的《阿房宫赋》,劈头用十二个字组成四个短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大笔挥洒,音韵铿锵,前六个字囊括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的历史,后六个字写出阿房宫的建造规模,文辞精劲,突兀有力,似泰山压顶,有着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上阙写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在秋天没有看到萧条衰败的景象,却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写景为抒情打下了基础,抒情是写景的自然深化,情与景浑然一体,一个个既博大宏伟,又深邃精辟的意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

还有一些文章,开头以精警的短语或诗词作提纲挈领式的点题,宛如一石击水,陡起层层波澜。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章回小说,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曹雪芹著《红楼梦》之开篇词,最为大家熟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最为简练的文字,来揭示全书最为深刻的主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罗贯中《三国演义》以杨慎之《临江仙词》作为开篇,写尽人世间的沧桑。清吴敬梓之《儒林外史》清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等等也都采用此方式。

文章的开头,形式各异,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不可能一一道尽。“设文之体无常,变文之数无方”(《文心雕龙·通变》),文无定式,文章的开头也不可归结为几个死板的格式。作者要量体裁衣,看头戴帽,根据不同体裁、内容,写出不同的开头。如果评论文章用上一大段景物描写开头,那就不伦不类、非驴非马了。即使同一题材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这样开头而不那样开头,跟他的创作风格、表达主题和艺术造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以结尾为开端的描写子君、涓生的悲剧的,不仅要通过子君的婚后生活、思想变化和死亡的描述,深刻地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虚伪和罪恶,而且要批判地指出,如果只追求个性解放、个别的“幸福”,而不和整个劳动人民革命斗争同命运,共呼吸,那是没有出路的。为了突出作品的这个主题和适合结构上的需要,所以就用一句富有概括力的话开了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使一种如泣如诉的情调猛然攫住读者,一下子构成了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当然,文章的开头虽然无模式可套,但是正如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所说:“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这就要看我们的作者是否用心体察,因为文章开头不是一件易事,它不仅仅是“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的问题,而且是个构思问题,布局问题。只有根据材料,确定了主题,并把布局作了充分考虑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开头。从这“妙”的揣摩中搜神觅巧,刻意求新,独辟蹊径,写出精彩的开头来。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