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构建三位一体格局  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陕西省凤翔县纸坊中学  王小爱

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事关个人的成长进步,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特别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如何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从人的教育成长历程来看,义务教育是基础,更是关键,从受教育群体的活动空间来看,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催化剂,社会教育是大熔炉,只有三者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受教育群体,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格局,才能更有力、更有效地促进受教育群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教师要关爱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海洋,学生在学校是一个群体。每个学生受性格、智力和父母潜移默化等教育影响,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外在表现等方面千差万别。学校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和发扬学生良好的个性,更要注重学生差异化教育,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篇一律的高学分、低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教师一定要关爱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问题学生”,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等,这类孩子一般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应创造宽松的民主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教师要面带笑容,以和蔼可亲的长者、朋友形象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时,教师要有一种平等意识,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应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横加指责,不偏袒姑息,让学生感到处处都存在公平和正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教师组织教学或课外活动时,要有意识的为这类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参与,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并且分派任务时,多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完成,从而让他们产生集体离不开他们,他们可以为集体多做贡献的感觉,并及时总结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家庭教育是催化剂,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更侧重于道德教育,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它的作用发挥得好,就会起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良好习惯和开朗的性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但这种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来实施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智力开发是无意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

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那么,什么样的家庭人文环境是良好的呢?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2、有利于孩子学习且较为安静的环境。3、不溺爱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4、能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衡量兴趣爱好是否高雅的主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5、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孩子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家长的期望和关注。6、经常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做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家庭亲情的温馨。7、重视青春期教育,该“导航”时及时“导航”。8、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9、发现孩子犯错,要及时纠正。10、主动有效地和老师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做到以上几方面,就能真正让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重视亲子活动,培养孩子正当而广泛的兴趣爱好。

日本的教育家本村九一曾经说“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要这一点就足够了,对任何事物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凡人的特征。”反过来也就是说,制造不平凡的人就应该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问那些整天沉迷于网络的孩子:“除了网络游戏,你们还喜欢什么?”他们的回答令我吃惊:“不知道,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们喜欢打篮球、乒乓球、踢足球、下棋还是看书?”他们的回答竟是惊人的相似:“不喜欢。”因此我认为,防止孩子沉迷于不良嗜好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他们健康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利用父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亲和力,与孩子建立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朋友式关系,孩子的压力和不良情趣在无意识中就会向父母表达和宣泄,父母就可以及时帮助教育孩子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的压力,以此教给他们缓解、疏导自己未来人生道路和复杂社会的迷茫情绪的方法,这样有利无害,和乐而不为呢!

三、社会教育是大熔炉,全社会要关注学生

社会教育的涵义: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具有终身性、广阔性、层次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社会教育需要全社会参与。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学生在社会教育这个大熔炉中,受到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所不及的。要从社会各个方面为学生接受社会教育创造条件和氛围。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发展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音乐舞蹈,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社会教育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四、构筑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构筑,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更是培养综合性、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应通过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参与教育、家校联系卡、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加强日常沟通和联系,及时使双方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学校和社会之间应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观看爱国影片、义务劳动等形式,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牢固树立“学生的成长进步是社稷之幸、家庭之福”的理念,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家庭和社会之间应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思想表现,及时防范和杜绝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走向成熟。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互相联动,共同作用,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跌倒了,老师扶一把,家长扶一把,社会再帮一把,他就会重新站起来。所以,为了祖国的明天,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