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家教;对策 
     说谎行为是幼儿日常生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幼儿的说谎也是心理问题之一。引起孩子的说谎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教占了一定的比例,而针对幼儿的撒谎行为,家长必须及早发现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本文从2个实例入手,浅析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家教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和采取的对策。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概念 
     幼儿的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无意的说假话。幼儿的说谎行为无恶意,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导致的说谎;另一种是由于害怕说出实话以后需要承担后果导致的说谎。 
     二、 幼儿说谎的原因分析 
     1 、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导致的说谎 
     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是幼儿期常见的现象,这种说谎行为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由于从众心理。比如说当一个孩子说到“我昨天和妈妈去动物园了,看到了大狮子。”另一个孩子说“我昨天也去动物园的,我还看见大老虎呢!”接下去便会出现无数这样的声音。细究一下,会有那么多人昨天都去动物园了吗?其实可能第一个孩子说的是真的,别的孩子只是由于从众心理导致的说谎,并不是有心的。 
    2、 害怕承担后果导致的说谎 
    害怕承担后果的说谎主要跟发现者的引导有关。比如有的孩子做错了事,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以后这个孩子一定不敢跟妈妈说实话。以后会害怕承担后果而导致习惯性说谎,从而变为有一说谎。 
    案例一:今天中午漱好口准备出去散步的时候,我发现盥洗室镜面上有许多的水,很明显是用嘴巴把水喷上去的。当时我有点生气,便问“是哪个小朋友把水喷到盥洗室镜子上的,漱口水有很多细菌,这样很不卫生。”可能孩子发现我有点生气,有的连忙说不是我弄的,有的说是婧婧弄的,这时阿姨过来说是婧婧弄的,都已经擦过一次了。于是我走到婧婧身边问“是你把水喷到镜子上的吗?”她说“不是”,“没关系,老师不会怪你的,如果是你弄的下次不弄就行了”,“钧钧也弄的”。从她的回答我已经知道是她弄的,但她宁愿说别人,也不愿承认是自己弄的。之后她还和小朋友有争执,打了别人但也没有承认。晚上她奶奶来接我和她稍微说了下,她奶奶一听就说怎么可以打人呢,再打人奶奶要打屁股了,婧婧连忙哭了起来。奶奶说在家经常说谎,怎么打也没有用。我也意识到自己不该那么草率的告知家长,婧婧撒谎奶奶有很大的责任。 
     事件中的婧婧由于以前犯错后奶奶就会骂、会打,所以害怕了。偶尔的说谎奶奶相信了,没有接受到处罚,从此以后便认为说谎比实话有用。当说谎成为习惯以后,怎么样严厉的惩罚也是于事无补。 
     三、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说谎行为的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习惯性说谎并不是一天养成的,也是日积月累的后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家长发现孩子有说谎的情况以后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孩子,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案例二:到了点名的时间了,小朋友都在坐在椅子上,我开始点名。点到小凯的时候,我发现没人回答。这时候小朋友看到了门外的小凯,告诉我他在外面,我在里面喊着:“小凯,快进来,我们点名了。”但他手脚不停地动,话也说不完整,我赶紧走到外面问:“怎么了啊,快进来点名吧。”这时候他走到植物架旁边结结巴巴的开始说了“我、我、我、我把这里弄翻了。”我跟过去一看,地上有很多泥土,但看上去已经被清理过了点,我就问:“是把植物打翻了吗?”小凯着急的说“是的”。我笑了笑看着他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就可以了,等会儿老师会弄掉。你愿意告诉老师是你做的,很棒哦!”听完这话他安心多了,接着和我一起进了教室。借着小凯的事,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同时也告诉大家,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事没关系,承认错误改正过来就行了,大家不会怪你的。我把他的行为反映给他妈妈听,他妈妈告诉我,在家小凯也会犯错,但她不会斥责,而是一点一点让他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她告诉小凯,妈妈也会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的,所以不要紧,但是犯了错一定要改正过来才行。就是因为这样的引导,小凯从来不说谎,愿意承担后果。 
     四、 针对以上案例提出几个对策 
     1、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勇敢承担责任 
  案例中妈妈让孩子知道自己也会犯错,让孩子不会认为自己不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建立了信心。 
     2、不能随意斥责孩子幼儿做错事后很担心会被大人骂,要是如他担心的一样,孩子会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爱说谎。对于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肯定会很生气,但是家长必须要学会忍耐,静下心来慢慢跟孩子讲道理。在这个说服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可斥责幼儿。 
     3、 试着信任孩子,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 
     如果发现幼儿说谎了,家长一定要先平稳幼儿的情绪,鼓励幼儿慢慢说出事情的经过。要知道,孩子很多时候的说话并不是有意的,只要引导对了就能解决。孩子虽小,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会从家长的表情中察言观色。所以,只有你信任了孩子,孩子才会信任你,愿意把真相告诉你 
     4、 日常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说谎的危害。意识到说谎的孩子不受大家的欢迎,从侧面帮助幼儿养成说实话的好习惯。 
     每个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就成什么。幼儿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家长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说谎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的说谎行为必须要及早发现、正确引导才能得到解决,同时家长也要防微杜渐,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共同努力吧。
有意识的说谎
     按动机来分,又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如孩子生病了,怕妈妈着急,对妈妈说:"我没有病,不难受。"这种说谎有积极的因素。而动机是消极时,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说谎,是一种欺骗的方式,性质是恶劣的,必须根除,以防后患无穷。
防卫性说谎
     这种说谎行为的动机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使自己摆脱不利的情境,"化险为夷"。在儿童的说谎行为中,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孩子的压力比较大,有时难以达到父母或老师的期望,又怕被责怪,如何躲过这些呢?孩子往往想到的就是说谎,想好一个有理由的谎言,躲过家长的惩罚。一来二去,说谎便成了一种习惯。
表现性说谎
     这种说谎的动机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在别人面前夸耀、表现自己。获得别人的赞扬,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是人的基本社会动机之一,实现这种动机的正确做法是努力学习和工作,用出色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赢得别人的赞扬。不过,出色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得的,有的孩子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方法不对自己缺乏某一方面的能力等,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自然无法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有的孩子就有可能用说谎的办法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编造自己的家庭成员如何了得,用谎言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图使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或者有的小学生知道父母的要求高,而自己又无法达到目的,于是编了一些自己在学校如何的谎话来骗父母。从这种说谎者的心理来看,他们往往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说谎行为是克服自卑感的一种表现,是他们的表现欲无处发挥作用的一种结果。
     五、说谎的动机及原因
     1、为了逃避责任和任务而说谎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英国心理学家特说过"撒谎是说真话遭到训斥的孩子在心理上解脱自己的避难所"。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是造成儿童产生恐惧心理谎的主要原因。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就训斥责备至打骂孩子;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会训斥打骂。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为开脱责任,逃避打骂训斥甚至惩罚,就会有意说谎。其实,儿童做错些事,有时并非故意,向父母说出实情,表明小孩子的诚意,父母本该表扬,只要予以提醒下次注意就可以了,施与惩罚有可能使孩子今不再敢说真话了,从而导致孩子养成说谎话的坏习惯。
     2、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虚荣心是指自尊心的不合理的表现,是一种爱慕表面上光彩、风光的虚浮心理。儿童已经正式介入了同龄人的群体关系,在群体交往与生活中,儿童相互的比较和竞争就不可避免,儿童相互吹嘘自己有这有。那,或者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再或者是你有的我虽没有,但是我有的都比你的好。为了不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儿童,有时会不顾一切的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比如:小朋友小明看到东东在玩坦克车,自己明明没有坦克车,却会不假思索地说:"我妈妈给我买了很多坦克车,比你的好玩。"可以看出,这种说谎恰恰反映了小明可望达到坦克车的愿望。往往儿童口中说的"我有"或"我早就玩过了"等等,常常不仅是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强烈的虚荣心驱使他们屡屡说谎每个人都有向往更好生活,使别人羡慕自己的本能,而当这种本能过于强烈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虚荣。虚荣心强的人不能接受自己有哪些方面比别人差,而是必须要样样别人优越才能接受自己。当自己某些方面没有优越性的时候,就会想设法地编造出谎言来抬高自己。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能意识所说实际情况有出入或者是虚构的,但是因为虚荣心在作怪,促使儿童说儿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喜欢听好话,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也是儿童的情感需要。
     3、受成人行为影响而说谎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良行为的形成是由于示范作用引起的学习结果。示范作用是指"人类个体接受某一榜样的影响并占有其特征的过程。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成人的不良影响和不的教育方法。父母和教师是儿童心目的偶像,又是和他们接触最多、影响最大,也是最受尊敬和信赖的"权威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儿童起着巨大的启迪和效仿作用,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难着学。特别是儿童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儿童说谎的直接原因。父母和教师如果儿童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儿童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起码为他们的说谎壮胆。马卡连柯说过:"如果一位母亲瞒着人把东西给自己的孩子,而不给别人的孩子就是在教自己的孩子不正直,不忠诚"。有的家长说话随便,表态轻率,不计后果。比如:孩子生病了害怕吃药,这时家长就会想法设法的让孩子吃药,有的妈妈就说:"好好吃药,吃了药身体好的快,等你身体好了妈妈就带你去动物园。可是孩子病好了之后妈妈却对孩子的承诺丢到了九霄云外,忘的一干二净,当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说话不算数时,妈妈却若无其事的子说:"那是妈妈哄你的。有的家长当着自己小孩的就经常不说实话,如,家里来了电话,爸爸就说:"如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另外,有的家长喜欢夸大其词,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的天花乱坠,孩子此影响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说谎。以上的些言行往往使孩子产生言不必信,说和做是两回事的错觉,故而在生活中孩子就出现说和做脱节,或凭空乱说等不良现象。
     4、社会媒体带来的不良行为现在社会人民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利益的诱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倾斜,利益当道,造假事件也不断出现,对于儿童的思想道德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和诚实守信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花钱雇"父母"来开家长会、花钱请同学帮忙考试作弊、撒谎说有病不去上课等其他的一些说谎的理由。因此,我们应该对儿童的说谎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帮助他们改掉那些错误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说谎行为的发展
     随着20世纪80年代心理理论的兴起,发展心理学者重新开始聚焦儿童的说谎行为,尤其关注2-8岁儿童说谎的发生和发生率。无论说谎成功还是失败, 2-3岁的幼儿已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儿童一种比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很多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儿童的说谎行为。Lewis等人在1989年运用了一种"制诱惑情境":让一个3岁儿童进入一个房间内,此房间中有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当实验者离开此房间时,指示儿童不能偷看此玩具。通过单相玻璃观察儿童的行为,并用摄像机进行记录。研究结果发现, 33个3岁儿童中有4个没有偷看并说了真话; 29个被试偷看了,其中38%的说了真话; 38%的说"没有"看,即说谎;还有24%的没有进行言语反应。这说明3岁的儿童已经会说谎了[3]。后来的很多学者运用类似于"抵制诱惑情境"的实验设计对儿童说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Polak和Harris的研究也发现3-5岁儿童在当主试借故离开不允许偷看玩具的条件下,有一半多的儿童偷看了玩具,并且大多数人否认自己偷看玩具[4]。Tal-war等人在不允许3-7岁的儿童偷看的情况下,大多数儿童偷看了玩具,除了3岁儿童有三分之二的人坦白以外,其他年龄组的儿童基本上都否认自己偷看,即说谎[5]。王平考察了3-5岁儿童在"抵制诱惑"实验情境中的"违规"及承认和说谎情况发现,所有年龄组违规者都在50%左右,而说谎者都达到55%以上[6]。(P25-26)徐芬等的研究发现, 3岁儿童中有59. 3%出现说谎行为,而4岁时这个比例达到75%[7]。Chandler等运用"藏与找"的游戏发现,约有30%的2岁儿童、60%的3岁儿童、55%的4岁儿童告诉成人错误的藏宝地点,即说谎。这说明2岁的儿童就能欺骗别人[8]。
     一些学者对儿童说谎的研究则采用自然观察记录法。Stouthamer-Loeber发现父母报告的儿童经常说谎的比例是19. 4%,但当有教师评定时,只有14. 4%的儿童经常说谎,而且排除了父母和教师都认为有惯常欺骗问题的3%的儿童[9]。母亲比老师记录更多孩子的说谎行为, 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母亲更熟悉自己的孩子,或者母亲比老师使用更严厉的标准来评估孩子的行为。Gervais通过让父母和老师连续三年记录儿童说谎行为的纵向研究发现, 6-8岁的孩子说谎是普遍的现象,只有11. 5%的男生和15%的女生没有被老师和母亲记录为说谎者。在被老师和母亲一致记录为说谎的人群中,有4. 9%的男生和2. 2%的女生为持久性说谎者。被老师和母亲一致记录为说谎的7岁儿童能预测他们8时岁也被老师和母亲一致记录为说谎。被母亲和教师经常记录为说谎的,到7岁变为稳定性说谎者[10]。在Newton的研究中, 24位母亲对3-4岁的儿童进行了长达半年多时间的说谎行为的记录。根据母亲的报道,所有的儿童都说谎了,并且说谎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欺骗性的拒绝、找借口等[11]。W ilson等人追踪两年调查了40个家庭中2-3岁儿童在自然情景下的说谎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谎的行为也随之增加。在第一次观察中, 4岁儿童每2个小时发生1次说谎行为,2岁儿童每5个小时说谎1次。两年以后, 6岁儿童每个小时说谎1次, 4岁儿童大概每2个小时说谎1次,忽略时间跨度, 96%的儿童至少是发生过1次说谎行为[12]。综上所述,不管是实验研究还是自然观察法,年幼儿童的说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同时从上述文献中发现,实验情境下的是轻微的违规行为,不会产生特别严重的后果,在自然情景中,很多儿童可能出现与另一儿童打架或者破坏物品等违规行为。这些行为显然比在诸如抵制诱惑程序中的偷看玩具要严重多了。因此以后的实验研究需要设计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使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更切合自然情景。另外,观察报告更多关注儿童说谎的频次,未来的研究需要考察具体的说谎内容、动机以及说谎的具体情境和时间,从而更全面深刻理解说谎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福特着,林达译.说谎,你所不知道的一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7):12-15
[2]美米歇尔.波芭译者:马羽.不再有成长的烦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3-27
[3]王平.学前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评价及与实际行为的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05,129-134
[4]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5,(1):39-54
[5]徐芬,荆春燕,刘英,包雪华.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J].心理学报,2002,34(1):74-80.
[6]徐芬,包雪华,傅根跃.意图明确条件下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J].应用心理学,1999,5(1):31-36.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