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中心小学  罗朝二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持续发展,大批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被迫外出务工,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在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失,孤僻、自卑、冷漠、暴躁、迷恋游戏;说脏话、易与人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因而加强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礼仪教育问题的方法:
  一、普及礼仪知识,落实教育内容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也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坚持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 教育学生衣冠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神态自然;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互相礼让,使用礼貌语言,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仍果皮、纸屑;家中来客,主动让座,大方交谈,客人离去要欢送,说“再见”,外出作客,要仪表整洁,谈吐文明,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二、狠抓环境建设,营造礼仪氛围
创设良好校园环境。把有关的礼仪教育内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礼仪展板、专栏张贴在校园里,从而净化美化文明校园,使学生一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在学科教学中,使礼仪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目标。
三、发挥榜样力量,强化示范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的自身仪表、言行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同时学校应坚持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坚持“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坚持颁发“文明礼仪雏鹰”勋章,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生学有榜样,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职能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农村的留守儿童,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父母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必须要突出家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及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其次,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孩子监护人及老师保持联系。通过电话、书信、定期返乡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家长不应将孩子的学习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再次,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学习、考试转移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问题。
  五、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区、家庭、学校和政府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关工委、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教给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督促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今天,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期待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