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一种跟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密切联系的积极进步的文化,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制度文化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同样,完整准确地把握红色文化这一文化现象,也离不开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
红色文化的形式指的是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就其形态而言,红色文化指的是那些历经风雨、饱受沧桑的战地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及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的物质载体。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消磨,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逐渐转化为日益珍贵的文物——红色文物。红色文化的内容即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指的是红色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或本质。正如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分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部分一样,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也应包含这两个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全新的革命伦理道德,构成了新的中国革命传统,这是红色文化的思想道德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框架内,整个社会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不仅带来经济的交融,也带来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流和融合,文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量、快速在全球传播,一个国家的文化很难再保持原来的状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对抗,这个文化认同的自然过程使当代学生产生认同焦虑,出现困惑。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与政治上垄断全球,也意图在文化上垄断全球,它们大力输出本国文化意识形态,强势推行文化霸权。他们通过电影电视广播媒体,通过互联网络,通过哈佛商学院,通过洋快餐等各种方式和渠道,来渗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在现实社会既定的大环境下,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实际教学和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由校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建设并享有的,反映校园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校园特色文化。校园文化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不仅畅扬了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性和精神文明,同时也折射出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爱国情感,并及时地回应了当今时代的精神期盼。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并存和快速转型,红色文化以其源远流长的深厚内涵对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人的灵魂的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理想信念、意志和欲望,理想信念是支撑人的灵魂的精神支柱,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根基。理想信念对人的行为模式具有导向、维持和激励作用,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才能在现实自我的必然性、不完美性和有限性不断超越与沟通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从而提升实践中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生命的自在性,趋向于人生终极价值的实现。红色文化既有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的价值传承和强大的现实生命力。红色文化深入骨髓的内在的理想信念是红色精神的有力表征,意味着理想价值的情愫追求,它的价值不仅仅关注表层的知识性和经济性,真正的主张在于其先进性、革命性和导向性。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奋斗目标,最终促使自主、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的逐步生长和确立。
依托红色文化的特点和育人品质,注重广大青少年的切身体验和感悟,切实加强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实效性。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理论渗透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弥补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生硬的不足。
社会环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前提,通过参观红色基地、演绎红色经典、服务革命老区等各种实践体验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切身体会到红色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情不自禁中接受熏陶。
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江苏省委批准,于1985年9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英烈馆”陈列主题为“茅山魂——《茅山新四军英烈陈列展》,展览面积为200余平方米,展览分为血染疆场、以身殉职、英勇就义、虎胆英勇、同门忠烈、巾帼英雄、开明士绅、文化先锋、英雄少年等八大部分,选取88位具有典型意义的烈士事迹和156件珍贵文物进行展示,同时将1980名烈士事迹在多媒体中循环播放,力求多形式、多维度再现苏南抗战中的个体英烈、群体英烈的光辉形象,全面地反映苏南军民浴血奋战的惨烈、悲壮情景,大力地弘扬和传承革命先烈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广大青少年大都出生在社会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的改革开放初期,或者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正在普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时期,他们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大动荡,也没有经历过经济上的起伏不定,对于艰苦奋斗的过往生活感受不深、考虑不多。同时,在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中,传统教育严重弱化、甚至缺位,不在少数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知之甚少,对革命先辈的艰难历程麻木不仁,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熟视无睹,还有很多人甚至已经淡忘了我们的革命先辈。茅山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丰厚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始终铭记和我们血脉相连的革命先烈,使之远大志向的确立的过程中传承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价值理念和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转换关系,通过茅山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展现和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性本质,促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确认、实现自身的价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