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育的水平在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但是,幼儿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逐渐地加快了“去本土化”的脚步。“去本土化”是指本国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和方法逐渐被现代的国外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所代替。许多孩子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忽视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育是不利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农事进行观察、探索、研究和总结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沉积。将二十四节气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大大丰富了幼儿的已知经验,同时也提高了幼儿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二十四节气既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选材,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幼儿园   传统文化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引起了幼教人的热议,无疑将引发传统文化教育热潮。但在热潮涌来之前,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清醒意识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幼儿为本”。早在 2004年即发文呼吁幼儿园应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如今得知《意见》将幼儿教育也纳入传统文化教育领域这一喜讯,犹如拨云见日。然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基于教师问卷调查、幼儿园现场活动观摩和对部分教师、家长、幼儿的访谈发现,由于长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薄弱,认识还存在误区,往往片面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为“复古”“读古诗”“看古书” “学古礼”,盲目崇拜、跟风“读经”等,这不得不使人忧心忡忡。可见将二四节气应用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刻不容缓。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界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不仅仅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应关注社会文化,尤其应关注本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依据
      我国幼教专家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幼儿教育是生命启蒙教育,也是生命奠基性教育,这要求成人在甄选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以敬畏之心仔细考量幼儿的童年幸福和一生发展,谨言慎行“以幼儿幸福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教育应是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的适宜性教育,具有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体现为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的适宜性。其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喜闻乐见、能够理解、与之能够对话和经过精心甄选的传统文化活动: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三)幼儿园传统教育目标界定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不应以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根本取向,而应重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体验其情感内涵,分享乐趣,以培育初步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了解粗浅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简单的传统文化技能与方法。
      (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和途径应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学习特点基础上的因人施教,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五)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应以幼儿发展为本,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应从“立足当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纵向发展视角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让“评价”成为完善和调整教育活动的基础。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不应是“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不应是重知识轻体验的强化训练,不应是死记硬背式的“读经”,不应以牺牲童年幸福为代价,而应“以幼儿为本”。
       三、二十四节气
      基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熟悉其教育目标,根据内容选择依据选取适合的教育内容,使幼儿体验其情感内涵,分享乐趣,以培育初步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了解粗浅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简单的传统文化技能与方法。
      (一)二十四节气界定
      二十四节气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位置,即根据地球自转轴(地球南北两极的连线)和公转轨道(赤道面)斜交成的角度而划分的,分为二十四段,一月二节,就是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对天气、季节、农业的观察进行研究探讨出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产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
      二十四节气根据反映现象可以分为反映季节、反映气候和反映物候现象三个大类。反映气候的节气又可以分为反映热量、降水、水汽凝结等类别,主要有大暑、谷雨、小雪、白露、霜降等。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主要有小满、清明、惊蛰等。
      (二)二十四节气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
      1.传统的饮食习惯养成
      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民族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衣食住行的重要参照表,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了解并认识到人的生命节律,并据此来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形成日常习惯,有助于身体保健。例如,立春要迎春,清明要踏青,谷雨前要享用雨前茶,立秋要食用瓜果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生活情趣。很多地区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些谚语,如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等等。这些谚语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含义。
      2.传统的农作物生长及生产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引导指南,是一种能用来掌握作物生长时间的文化技术,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一定的含义,例如,雨水:雨季开始,降雨量开始增加;惊蛰:气候回暖,天气晴朗,万物复苏;谷雨:降水增加,对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有帮助。我国农民运用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农田耕种管理和推算农作物成熟程度,经验丰富。例如,湖北一带对于晚稻有“寒露不低头,割回喂老牛”的说法,意思就是晚稻如果播种完,直至寒露还没有抽穗,那么当年的稻谷收成就会很差,还不如割下回去喂牛。这是因为根据气候观察,在江汉一代,寒露当天日平均气温会降至 20℃以下,水稻空秕粒就会增多。
      3.传统风俗的传承
      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传统风俗都逐渐消逝,渐行渐远。二十四节气像是一个生动的纪录片,把那些深埋记忆的历史传统讲给孩子们听,希望他们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计时方法,为了纪念一年中一些重要的节气,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有吃春饼和鞭春牛的习俗,象征一年春耕的开始,庆祝新的一年到来。立春、清明和冬至既是节气又是重要的节日,除了了解节气本身的含义之外,还可以通过传说故事等让儿童了解节日背后的含义。清明和冬至在某些地方都有祭祖的风俗,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儿童了解家国天下、血缘的延续、历史的传承,理解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世世代代的风俗传承。
      4.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十四节气体现着我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随着人对于自然征服欲的增强,大自然给人们提出了种种警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如何与自然相处,是儿童从小就应该思考的问题。二十四节气中引用了很多谚语,如“惊蛰至,雷声起”,春雷把冬眠的动物一一唤醒,既生动又形象;“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的名字源于“雨生百谷”,谷雨节气温逐步回升,降水增多,正是种瓜种豆的最佳时节,一旦错过则费时费力,事倍而功半。二十四节气给儿童的启示是要顺应天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
      四、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意义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选自于二十四节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幼儿可以通过直接体验和感官感受来了解某一节气下,该植物或者该现象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有谚语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会这句谚语的意思,我们决定在自己的植物角里种上瓜果。可是这种植蔬果又有学问了,二十四节气中有句儿歌说得好:“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这句儿歌中告诉我们,在清明节气,得犁田,也就是翻地的意思。冬天,动物们冬眠,各种虫子藏于泥土中,为了让种植的蔬果有好的收成,农民伯伯们都会在清明节气时翻地,让虫子暴晒与太阳之下,孩子们了解到,便纷纷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小铁锹、小扒子,把我们的植物园翻个“底朝天”,孩子们都热情高涨,在翻地的时候,孩子们还发现了泥土里的小动物,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便挖泥土,便观察泥土里的东西,孩子们一个个地很投入。
      (二)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将二十四节气与活动区“中药铺”有效结合。中药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常见,为了让幼儿对“中药铺”这个区域感兴趣,并且玩得开心,我们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来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立秋时节,桂花飘香,带着孩子们采摘桂花,清洗桂花,晾晒桂花,孩子们在采摘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桂花能够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桂花的用途,孩子们知道桂花可以用来制作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还可以用来做香料,桂花香香袋,将幼儿从家里采摘来的桂花清洗晾晒后,一起制作桂花糖,制作桂花糖需要用到桂花、白砂糖、蜂蜜,方法是放一层桂花、放一层白砂糖,最后用蜂蜜封层,这样便于储存。放置一定时间后,就可以用来泡水喝,香味醇甜。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既对桂花这个中药材了解了,同时还丰富了认知经验,桂花还可以用来做很多东西,在孩子们亲自制作桂花糖时,孩子们又知道了桂花糖的制作方法,同时又尝到了白砂糖和蜂蜜的味道,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制作的兴趣,丰富了孩子的认知经验。
      (三)提高幼儿的探索意识
      在创设环境中,带动幼儿一起来创设。植物角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是光顾最多的区域,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植物,将水芹种植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例如,泥土、刨花、树皮及丝瓜瓤、棉花中,观察对比水芹适合在哪种环境下生长?引导幼儿认真照看自己的植物,每天观察自己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在观察记录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的水芹种子为什么还不发芽?我的水是不是浇太多了,水芹种子被淹死了?是不是水芹种子太冷了,冻坏了?是不是水芹宝宝没晒太阳?记录孩子们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利用现有的材料大胆尝试、探索,于是就有了孩子为水芹宝宝穿衣服的活动(用保鲜膜封住瓶口)、有的幼儿直接将平时喝的温水倒进自己的水芹瓶子里,还有的幼儿将自己的水芹宝宝端到了太阳底下晒太阳等。科学教学活动《泥土里有什么》,带着孩子们一起挖泥土,立夏时节,雨水刚过,泥土里的蚯蚓被叫醒了。孩子们自主选择肥沃的泥土,去发现泥土里的秘密,孩子们不仅发现了泥土里的蚯蚓,还有残败的树叶、树根、石头,孩子们还发现了坏死的树干能长处青苔,带回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来光顾。
      顺应时代,大力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二十四节气,为幼儿选取适宜的,能够给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带领幼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依靠自己的直接体验和主动探索,来洞悉隐含于二十四节气只中的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及情感体验。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