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园申报的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重点研究课题《幼儿园二十四节气科学小实验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以来,我们结合本学期课程计划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二十四节气科学小实验有机结合,将班本课程二十四节气科学小实验作为班级特色课程,探究的材料投放在区角,以科学角和植物角为主要区域,幼儿可以自主自发地观察与记录,进而激发幼儿好奇爱探索,独立能合作的优秀学习品质。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班本课程 科学小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班本课程本质上是教师理念的载体,它是一个班集体基本的价值取向的行动方案。从内容上讲,班本课程指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班本课程是从根本上保证幼儿成长与发展方向的手段。课程建设的本质即是要通过对教育教学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规范、要求和引导,以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时科学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孩子,而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培养好奇爱探索、独立能合作的幼儿。但很多时候我们给他们提供的科学空间太有限了。在幼儿园里我们一直为孩子创设一个美丽的自然角,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于自然界中奇妙的物候变化和气象变化越来越感兴趣了。水为什么结冰了?地上为什么会有霜?快生长草为什么会枯萎?等等问题。幼儿在讨论中感受到自然界变幻的奇妙,为了能够丰富幼儿的体验,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将这些有生命物、无生命物的东西加以引导,发现在科学小实验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哪些科学教育价值?以及有哪些科学小实验能够结合二十四节气进行开展的?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验到了顺因自然和尊重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同时也体验到了大自然给予的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将会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此,我们班级充分地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资源来建设自己的班本课程。
二、班本课程的含义
“班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班本化”,是以班级为单位和开发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
三、二十四节气资源与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二十四节气资源与班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班级课程组织与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合理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为幼儿创设发展与学习的情境和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为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上方向更加清晰和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的僵化思维定势。课程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了“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而不是离我们生活很远,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科学小实验带来的魅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绝不是人为设置的环境里就可以实现的,相反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与发展的。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班级应根据本班的情况创设一个属于幼儿的乐园,让具有科学探究的二十四节气科学小实验环境不断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感悟。
(二)以课程建设的原则梳理二十四节气资源具有切实的必要性
二十四节气在汉代被刘武帝正式纳入历法中,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太阳历,一直对农业生产生活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曾指出:“幼稚园课程的设置, 是为了满足幼稚生的需要及社会的希望。课程内容来源有四:(1)儿童自发的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产生的活动;(4)人类流传下来的经验,合乎儿童需要的部分。这四个方面的活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目的,形成合理的课程。换句话说希望儿童能关注环境,利用环境。张宗麟先生在二十四节气课程中将冬至编入幼儿园课程中,其内容包括冬至的意义、冬至的礼节----各地方的差异等等。
四、二十四节气资源开发与班本课程建设
二十四节气资源进入班级课程必须遵从服务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宗旨,所以必须按照幼儿的发展需求合理使用二十四节气资源。
幼儿园良好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一)以科学角为平台,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科学领域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显然,科学活动,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创设提供让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真正动手动脑。
1.立春节气,“天气温度”我知道。
立春,又叫“打春”,时间点在2月3日—5日之间。“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立春节气后,万物复苏,大地回暖,天气温度差异明显,适宜幼儿观察记录,幼儿通过记录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进行对比,进而学会统计一周天气变化趋势,从而学会根据每天的天气来搭配服饰,学会根据需要增减衣物,从小学会自主服务的好习惯。
2.惊蛰节气,养护“小雏菊”,我变“液体”小达人
“惊蛰至,雷声起。”冬去春来,大地温度和湿度都逐渐升高,花儿遍野开。在商讨中,园领导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春天那么美,何不来养花。于是我们选择了当季草本植物——小雏菊。我和赵老师一起搜查关于小雏菊的科普知识,向孩子们介绍了小雏菊,然后抛出问题:“孩子们,你们想用什么液体来养我们的小雏菊?”问题一个给,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有孩子问:“老师,我可以用牛奶么?”我说可以,你们想用什么液体都可以,大胆尝试。于是第二天,各种液体闪亮登场:牛奶,酱油,醋,糖水,植物营养液,芬达,可可,油,自来水……我们的小雏菊实验就这样铺天盖地地开始了,不同的液体,同一种植物,我们一起来观察哪种液体可以把小雏菊养得好。孩子们吃完饭看,散步也看,离园时也看,还不忘记做记录。过程中,家长们的极力配合也让孩子们学会了坚持。有趣的实验,美美的花儿,满满的收获。我们的实验还在继续。敬请关注。
3.谷雨节气,养蚕知识知多少
谷雨节气,时间点在4月20-21日之间,这个时节,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持续增加,为谷物带来勃勃生机。桑树枝繁叶茂,肥肥胖胖的春蚕整天嚼着嫩嫩的桑叶,一刻不停。为此,我和孩子一起来养蚕。实验一:我们分三组对照组,每组我们都放十条蚕宝宝,放不同数量的桑叶,观察发现,每组蚕宝宝的形态变化,请孩子每天饭后观察做记录。持续一段实验后,蚕宝宝结了茧,有不同的颜色,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探寻蚕为什么结出不同颜色的茧?到现在,我们的实验还在继续,为什么蚕不再吃桑叶了?飞蛾为什么产出不同颜色的卵?整个过程,我们都是在引导孩子主动去发现,去自主查找资料,孩子们学会了质疑,更加学会了大胆猜想,进而学会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以自然角为平台,扩充教育活动内容
大班自然角的课程资源选择应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尊重并启发幼儿一起参与。在为自然角的动植物服务过程中,幼儿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劳动技能。同时也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1.春分节气,我们来养“花”
春分节气,天气变暖。田里人们忙着春耕、播种。我们也来一起播种养花。孩子们自己选择要播种的花种:凤仙花、鸡冠花、含羞草、吊钟柳等。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放进自己的花盆,每天都来照料,有的浇水,有的做记录,有的见自己的水给多了,就把花搬出去晒晒太阳,有的小朋友为了观察方便,索性直接趴在了地上做记录,如此专注与认真。
2.惊蛰节气,设计“生态瓶”体验生态和谐
惊蛰节气,万物在春雷的轰鸣声中惊醒。动物们纷纷从冬眠的被子里苏醒。于是我们趁着节气,设计生态瓶。 “孩子们什么是生态瓶呢?”开开说:“生态瓶就是里面的动物和植物能够好好地相处。”自从这个问题给了孩子们后,我们就一路探索如何设计我们的生态瓶,如何选择植物,选择哪些动物,怎样给动物安家,怎样养护他们,怎样记录。我们一起观看生态瓶制作的视屏,我们在赵园长的建议下选择了喜阴的网纹草;我们一起外出寻找当季的小动物;孩子们和家长们自主查资料学习,用鹌鹑蛋壳给我们的小蚂蚁,虫子,蚯蚓等动物安家,细心的孩子们还带来了面包屑说要给小动物们喂食。自主地学习和发现,自主的思考和养护,坚持记录坚持解决问题,这不正是实验背后最大的收获么!过程中孩子们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了艺术审美修养,学会了主动发现坚持记录,最重要的是体验了动物和植物的和谐相处。
对班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而深入地把资源的优势转变为课程的优势,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重视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在此过程中建构富有特色的班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