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获奖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优秀论文 > 一等奖获奖论文 >

教师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校名称:山阳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作者:周世锋 更新日期:2019-10-15

 

〔内容摘要〕

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的职责,是检验教师教学艺术,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歧视差生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善待差生是当务之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端正认识差生的态度。

其次教师要找出差生的“闪光点”。

再次教师要与差生多谈心,给信任予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其成 为社会有用之材。

 

古今中外,凡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差生”的存在,“差生”一直困 扰着社会、家庭、尤其是学校领导和第一线的教师,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 教育的今天,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差生”的转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艺术、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这个比喻十分贴切的概括了教师职业特点,又指出了学生的特殊身份,阐明了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然而在现实 生活中,有些“园丁”往往把自己的工作对象——“花”,也分成好、中、差三种类别:好的学生是名贵的盆花、中等生是常见花、差的学生则是花中的杂草。于是,这些园丁开始"因材施教",精心呵护盆花,随便管理常见花,予以锄除的是杂草。

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差生呢?一一学习差、思想坏、不遵守纪律这三方面是评判差生的标尺;还是只要占住其中一条,就会被视为差生。从表面上来看,这都是差生的过错。但是,若我们教师细想究其根源,对于差生的成因,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某些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有不闻不问的:有目中无人的:有杀鸡傲猴的:有恶意打击的;有横眉冷对的……。总之,是把“差生”看作影响自己业绩的眼中钉子,某些时候甚至还想拔掉这颗钉子。但是,熟不知正是这样,极大地伤害了差生的人格尊严,让他们觉得前途一片黑暗,不见光明。于是,他们有的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萎靡不振,万念俱 灰:有的麻木不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造成不良影响后果。欠而欠之,这些学生将在人生之道越溜越远,甚至给社会的是负面的回报。这是多么可悲可泣的现实啊!这难道没有让教师去思索吗? 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由狭隘应试教育步入广阔天地的素质教育,差生转化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研究对象、新课题。我认为,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教师首先要端正认识差生的态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当深刻去理解素质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和它丰富的内涵。是百花齐放才装扮出美丽的春天,是各行各业间相互配合才构成了完整社会体系。因此,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作为教师没有必要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每一位学生。这样,我们就不会把学生套在自己划定的有限的圈子里,而把圈子之外的一切视为不正常,不可思议。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某人的工作受到特别关注和表扬时,他会做出更积极的反应。我认为,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教师其次要找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我们不能认为差生是“朽木不可雕也”,因此,课堂提问时,我们尽量让学习差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机会均等。甚至对差生要增加回答问题的机会。为了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尽量提问他们感觉较容易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出现错误,我们也不要严厉的训斥、挖苦,也会鼓励他说:“站起来回答就是有勇气的,让我们为他的勇气鼓掌”。只要多留心,哪怕是差生平时在学 习、思想、行为上有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抓住,给予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感到进步的愉悦,增强自信心,使优点发扬光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认为,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教师再次与学生间的多谈心,给予差生以信任。在与差生相处时,我们多与他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心心相印,推心置腹,才能使他们毫不保留的倾吐自己的全部思想,心悦诚服地接受所讲的道理乃至忠告、批评。交往增多了,谈话的机会也增多了,他们把我们当成了知心朋友,学习成绩赶上了,思想进步了,行为改变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与同学们相处也融洽,汲取别人的长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我深深体会到差生的转化是一项既复杂、费心又伟大,神圣的工作。因为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普通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这就需要我们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合适的方法和他们协调好关系,用满腔的爱心温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心,将来就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11048283号-2
技术支持:无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