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要依据
(一)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强化创新意识,认真研究分析地域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创建特色学校,正是对《纲要》的具体实践。
(二)理论依据: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现实情况是,不同地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存状况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主体-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鉴于此,如果对不同地地域的学校采取完全相同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才,有违教育基本精神。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是对教育学理论的具体实践。
我国基础教育在初步均衡发展之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走特色发展之路。即: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走了一条“重点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论》认为: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之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是可以生长发展为特色学校。我国目前有很多特色学校成功的案例,特色发展改变了很多学校的面貌,甚至改变学校的命运。
(三)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的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迅速,学校管理更加规范。但是,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不注重对学校本身特点的研究,学校管理没有自身的特点,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呈现出“千校一面”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核心精神,也与教育学基本理论不相一致,不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创建特色学校,既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满足社会发展 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要求,更与建设创新型教育精神相一致。
二、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意义
(一)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对中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更多的则是对具备基本劳动能力的基本道德水平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管理的眼光仅盯在抓升学率、抓单纯的智育方面,必须根据地域特色和学生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成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办学理念的层面入手,对学校管理进行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本地本校特点、能根据学生特点促进全体学生成为不同层次人才的教育管理办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成才。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创新是发展的生命,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的源泉。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更是对创新有着特别的要求,只有创新型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要办创新型的教育。而创建特色学校,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从学校管理制度,探索出有利于教育创新的一整套办法,才能实现创新型教育的经常化,才能把教育创新步步引向深入,才能使多层次多样化人才脱颖而出,进而反过来促进教育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的实际需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县域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需要大批具备一定知识文化水平,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职业型人才。这就要求基础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往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具备一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掌握一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对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合格劳动者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建特色学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家教育方针要求: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能把智育作为检验和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地域特色,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创建特色学校,正是从地域、学生特点出发,确定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再创建特色学校的。因此说,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特色学校创建是在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不但不排斥智育,而且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智育仍然处于核心的地位,且特色学校教育是在全面教育基础上产生的特点和特色。同时,推进 特色学校创建的学校,必然要求学校在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面处于较高的水平,是对传统教育的进一步拔高和延伸。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进全县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经济、环境、历史、文化、所在位置的不同,各学校在管理水平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位次,优的和差的距离较远,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优的学校长期处于有利地位,前进没有动力,稳坐钓鱼台,差的长期处于不利位置,前进没有信心,得过且过,缺乏进行竞争的动力,难以形成竞争局面,对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十分不利。创建特色学校,由于特色项目是根据地域和学校特点自主设定的项目,各学校又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很容易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局面,有利于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必须要求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可以胜任基础课与特色课程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完成创建特色学校任务,广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进行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师资水平必然会有极大的提高。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正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必然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特色学校,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的关键手段:
创建特色学校,对校园文化和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管理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善,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效果。巩固扩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摆在面前。如何在去年的基础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层次、再上台阶,使取得的成绩得到巩固和加强,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特色学校创建,正是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环境。一个特色学校,一定是整洁卫生、文化氛围深厚的学校,是一个管理井然有序的学校。很难想象一个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管理混乱、硬化亮化不到位的学校会成为特色学校。因此,提出特色学校创建,对于巩固学校硬化亮化成果、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促使学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是选定特色项目,特色项目的确定必然要与本地本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而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结合本地本学校的特点所提炼出来。要创建特色学校,必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相联系,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拔高的升华。因此,创建特色学校,对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综上所述,创建特色学校不仅有政策理论依据,而且是在对我国学校现状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正确决策;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将“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