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成人培训组成的班级大多是松散型的临时班集体,学员之间在课下少有学习交流。为了能促进学员在课下能有深度互动和碰撞交流,由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战略研究总课题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构建了中国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战略研究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具有“三性”,是指基于大的学习共同体下面学习小组建设具有组织形式的可变性、交流互动的有效性、发展功能的延展性。
在历时一个学期的培训中,该班根据各阶段的不同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共同体的不同构成和不同任务,具体采取的是“四段四变”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共同体发挥作用。
第一阶段培训任务是“聚焦·扩容”,学员以吐故纳新为主。基于各区学员相互还不熟悉,该班打破区域界限,进行差异分组,采取每区各抽一名学员的方式组成一大组,构建了因差异而丰富的学习共同体,为学员全方位交流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培训任务是“浸润·转化”,学员以理论广吸,形成自我观点为主。学员主体需求是深度交流与探讨,为促进深度的学习共同体形成,采取每区学员为一学习小组的策略,有利于同区学员对各自区域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反思,形成研究主题。
第三阶段培训任务是“实战·重建”,学员以教学实践为主。重建课堂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融入,从而生成不同以往的教学策略。基于第二阶段的异质探究,采取“区域帮扶、主城区带周边区”的分组形式,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全体学员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第四阶段培训任务是“示范·引领”,学员以推进区域教学研究为主。为避免学员受地域空间局限而单兵作战,为延续培训班的后期引领作用,采取以两个“国培专项市级规划课题”的主研人员为核心组,班级其他学员共同构成课题实践小组,努力形成一支有共同研究方向、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型名师团队。
学习共同体“四段四变”,其组织形式的“可变性”带来了学员间交流互动的“有效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弥补了大型讲座到个人生长之间的空白地带,通过群体的丰富促成了个体的丰富。同时由于小组的主持人由重新组成而不断轮换,差异变成了资源,更利于学员自我激励、自我认同,这样的心理状态更利于学员的专业成长,使培训更有效度。
学习共同体“四段四变”,其学员间交流互动的“有效性”又带来了发展功能的“延展性”。四次分组,学员间形成了网络状的信息流,对等的信息交流,提高了这个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强化了班级学员的共同体意识。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每个学员的后期发展进行方向性引领,旨在保持培训班“学习共同体”发展功能的“延展性”,将促进培训学员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