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桂平市社坡镇社坡中心小学 杨发燕
经历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许多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他们写的作文或日记却是毛病百出;在阅读理解短文时,对一篇短短的文章,既分不清层次,也总结不出中心意思;更有甚者对短短数语的语法改错题无从下手。面对诸多问题,究其原因,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为我们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方向。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倡导“以读为本”,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动,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不但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而且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学生的阅读主方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启动者和学生思维领域的开拓者。阅读教学关键是教师的“导”,一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二是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特别是要阅读好与课文配套的主题阅读,有效地把握好阅读的方向或范围,把学生引领向宽松、高雅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受知识层次、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局限,较难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是我们课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小短文,有写景的、有状物的、有记人的、有叙事的,每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以整体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读,自己去慢慢琢磨文章的写法特点,细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及其创设的情景。学生读出味道来了,自然就有了学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四》一课的教学中,先是让学生在配乐的情景下聆听范读,再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最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朗读:一个小组朗读,其他三个小组一边欣赏美丽的夏日视频画景,一边体会课文的精美语句。如此反复,给学生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融入到了课文情景中去,真实地体会了一番夏天的美丽。在学生意犹未尽之余,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了夏天的美景,想不想再看看夏夜的另一番美呢?”于是,引出主题阅读《夏夜》和《池塘边的故事》,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主阅读。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获阅读的乐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由“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质的转变。
首先是从学生好奇心理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事物普遍具有好奇心,教师可以从他们这一特有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课文阅读教学,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多色彩的感情朗读方式,充满磁性的声音去吸引学生,让学生领悟到:原来读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其次是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诱导学生阅读兴趣。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使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草原》一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当多媒体显示美丽的草原景色,飘扬出柔和的乐曲,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朗读,意景交融,既读出了课文的内涵,更易于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走出教室,在美丽的校园里围成一圈,采取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校园与读书声融为一体,效果不言而喻。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读赛出水平、赛出激情、赛出乐趣,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汲取阅读营养。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是智者的经验结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就是要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汲取别人的成就,从书中学会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仅有阅读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先易后难,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存在识字范围不言广,理解能力不强等弱点,所以我们在选择学生阅读材料时应从教材课文出发,以主题阅读为辅,适当向课外延伸。例如先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民间小故事入手,把学生引入阅读的“大门”后,再引领他们去读一些报纸中的短小新闻,循序渐进,慢慢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汲取其中精华,在精读全文以后,老师要及时把学生引向略读,捕捉文章中的精彩语句。精读和略相互交叉,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理解文字,以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学生读出了情感,更读出了效果。
其次,读记结合,学以致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我注重于教会学生学做笔记,学会积累好词佳句,读到好的文章,要求学生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养成良好读记结合的习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平时多做阅读题的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会并掌握做阅读题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技巧,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做题中。
四、鼓励课外阅读,增大学生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课外阅读,贵在坚持,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时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介一些好书,利用课堂教学设置一些阅读悬念、讲小故事等形式诱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大千世界。我认为,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首先是教师积极诱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穷的,在小学生的眼里,老师就是一座知识宝库。我们除了利用好教材课文并导读好主题阅读资料外,还可以采用灵巧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例如小故事导入法,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们马上精神抖擞,老师声情并茂地讲,学生被故事环节深深地吸引住,当学生们听到津津有味时,老师杀个回马枪:故事好听吗?要知道后面的精彩内容,请你们自己去借读某某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其次是激励和表扬。为了激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提高阅读质量,老师要善于建立起班内激励的表扬机制。例如利用每周或每月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汇演,评比课外阅读优秀分子。还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记,发现亮点,对取得一定课外阅读成绩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此举可收到一箭双雕之效果,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为全班树立了榜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感悟阅读的内在魅力,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信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