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的耳聋幼儿就有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生聋儿3万余名)。[1]这个群体不容忽视。近几年,社会上许多电视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都不断地报道有关聋哑青少年犯罪的相关信息。有关聋哑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不断地成为了当今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些日趋增长的聋哑青少年的犯罪案例反映出当代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聋生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我们就应该知道他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本文首先分析聋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变现,然后深入探究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最后再综合分析问题及原因,从聋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及社会几个方面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聋生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在笔者实习的学校曾发生过几起聋生从学校跑出去,跟社会上的聋哑人出去偷东西,后来经过多方的努力才将其找回来。工作之余也听到了很多关于聋生犯罪的案例。每每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事情,笔者都会觉得很痛心。笔者就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作为聋生的我们要担负起聋生成长过程的中的“心理医生”这个重任,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这个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聋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1性格方面
   情绪不稳定、心胸窄小、自私、自卑、多疑、急躁、孤僻、冷静、偏激、责任心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老师、家长、同学沟通。
 1.2品行方面
   偷盗、说谎、逃学、离家出走、顶撞长辈、欺负弱小。
 1.3能力方面
   认知能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看问题比较片面或者极端、合作能力差、人际关系难协调、自我控制能力差、辨别能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差。虽然一些聋生年龄比较大,但由于受听力的限制,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是很低,容易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引诱,特别是社会聋人偷盗、抢劫团伙的引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情绪调适能力不强,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社会知觉能力差、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等。
 2、探究聋生心理问题成因
 2.1聋生自身因素
 2.1.1生理缺陷
   聋生由于耳聋的局限,他们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少,使得他们在看问题时比较片面,对一些问题容易产生错误的归因,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帮助,他们会产生怨恨。还有因为耳聋的局限,他们语言的发展受到极大地限制,由于缺乏有效地交流手段,很难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他们的需求、愿望常常得不到满足,情绪就会便得暴躁且难以自制。日积月累他们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1.2身心发展不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生理发育迅速,而语言发展迟缓,心理发展滞后,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但是由于对知识的匮乏,条件的不允许,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为了自我保护,他们开始封闭自我,不与人接近,由于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对别人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2.2家庭因素
 2.2.1家庭成员结构
   很多聋生家庭是不完整的,他们有的缺少父爱,有的缺少母爱,有的是父爱、母爱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粗暴等。
 2.2.2家庭氛围
   一些父母经常会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残疾孩子吵架,他们认为有这样的一个孩子是累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自然会产生焦虑、猜疑、冷漠、抑郁等不良情绪。
 2.2.3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残疾是自己的过错,对孩子会有一种愧疚感,因此就会对孩子比较溺爱,表现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则会使他们养成任性的、反抗的、幼稚的、神经质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有残疾,对孩子的态度是忽视的或是拒绝的,则会使他们养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暴的性格特征。
 2.2.4家长的文化程度
   聋人的家长除少量是聋人外,大多是健听人,但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不懂聋人的心理认知特点,不懂手语,难与自己的子女进行心理交流,对聋人的思想情绪变化难以及时掌握,用给他吃喝就可以了的错误方式来对待他们,使他们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种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严重脱节。[2]
 2.3学校因素
 2.3.1学校的课程设计
   在文化素质教育上,语言教育质量不尽人意,严重制约了聋人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丧生了和健听人正常交流和主流社会互动的绝好机会,丧生了接受大量正面教育和自我反醒、体会人生的许多机会。一些教师对教学上认识不足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而缺乏社会知识的引导,对祖国的大号河山的讴歌赞美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产生了走出去看看的强烈愿望,使被拐骗的聋生大大增多。
   在道德法制教育上,有的特殊教育学校认识不足,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和法制能力的培养,使未成年聋生丧失了在主流社会中应该具有的道德意识。职业技术教育的薄弱。适应时代特点的职业教育史实现聋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处于技术落后,师资短缺,经费缺乏,实践基地难找的学校,根本就没开始这门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这门课,但也知识泛泛而已,使学生一旦流入主流社会,学不到真正的技术,缺乏真正的竞技能力,致使下岗率高,收入低,职业无保障,产生犯罪的心理。
   在个性心理素质上,对形成聋生正确的自我意识重视不足,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缺乏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
 2.3.2学校的管理模式
   大多数聋校是寄宿制聋校,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其目的不外乎是阻止聋生外逃,被人诱骗。殊不知适得其反,此举严重阻碍了聋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其所得的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聋生一旦进入社会,存在着茫然和束手无策,受骗上当,使犯罪现象增多。笔者曾经见过聋校学生的走路姿势都有统一的要求,完全不符合聋生的心理特点,随着聋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必然会对这样的管理模式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是正面反抗。
 2.3.3教师的教育方式
   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生硬,不科学使部分聋生产生厌学去学的的情绪。还有一些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这种简单的处罚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心理上与老师产生对抗,甚至是敌对情绪。,也有变得自卑、胆怯等。
 2.3.4同伴的影响
   在学校,聋生的主要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他们会形成一个小群体,一旦群体内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相悖时,群体内强大的制约力会使聋生屈从群体行为规范,从而不利于聋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工作的学校也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几个学生不想读书,出去工作,导致高年级学生中,一度出现好多人不来学校,出去工作。还有,有些学生被小群体排斥,会使他们产生孤立感、自卑感、自尊心受损,影响到以后的情感表达,有些甚至出现报复群体的想法。这些都会影响到聋生心理健康。
 2.4.社会因素
 2.4.1社会对聋生的歧视和偏见
   聋人是社会中听力受损的特殊人群,他们和健听人一样有善、恶、美、丑、喜、怒、哀、乐,但在有些时候人们总不能拿同样的眼光来同等的对待他们,总爱拿出异样的待人处事方式来歧视他们,使他们在同等的工作岗位上干比别人脏而累的活,而得不到相同的回报,有时还把他们看作是劳动工具使他们的积极性受阻,上进心受挫,因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笔者又一次负责送学生回家,坐在车子上,其他人看见他们在打手语,有的就在那说:“你们快看,一群小哑巴,又不知道要干什么呢?”听了这话作为聋生的老师我都觉的很伤心。在我国,社会对于残疾人还是存在偏见的。作为残疾人,他们的心理敏感度比较高,很容易受到这方面的伤害。面对伤害,一部分表现出自卑,胆怯;另一部分则会选择对抗情绪,而这两种情绪都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2.4.2社会的不良风气
   社会不良风气对聋生的影响,是聋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最容易将他们引入歧途的是网络,一旦染上网瘾,就会诱发偷盗、抢劫等犯罪,甚至是杀人。一些地方的小书摊子黄色书刊泛滥,偏僻街道巷子里的淫秽录像,不健康的酒吧、舞厅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提供了场所和机会,引诱、教唆聋生犯罪,向他们灌输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从而使其思想发生蜕变,堕落成犯罪分子。心理素质教弱,具有“自怜”意识,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爱虚荣,好攀比。聋生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心理难以自我调适,无法面对困难。在爱慕虚荣、攀比心理驱使下,某些聋生极易产生不合理的需求,如过度的不切实际的物质需求,而当这些不合理的需求极度膨胀时,就会产生贪财、贪色的意识,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反社会意识。
 3、如何解决好聋生心理问题
 3.1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聋生大多数都是住校生,学校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有责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3]物质环境:明亮的教室、宽广的操场、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布告栏中张贴的学生作品、好人好事、名人名言等,这些都有利于聋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每一层的楼梯口处都张贴了学生的手工作品以及获奖证书,每次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或者是获奖证书都会很高兴。除了这些物质环境,学校还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2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
   学习是聋生在校的主要活动之一。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聋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语文知识学科的学习建立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减少和消除聋生的沟通障碍。聋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学习经历和学习成绩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要适合聋生的成长阶段、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学校还应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开设兴趣小组,在业余的时间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聚到一起和老师探讨这方面的知识。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开设了很多的兴趣小组,比如:舞蹈兴趣小组、手工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等。在体育方面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样不仅让聋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且还使他们便得自信、自强。
 3.3积极开展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有针对形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实际训练操作。实际训练操作组要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4]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各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都能渗透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学校也可以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聋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聋生及时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他们的思想情绪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不拘旧框,多方面激活培养他们的丰富情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5]
 3.4和家长做好协调教育作用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聋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它对聋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做好教育协调作用。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沟通,互相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演和鼓励,退步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帮助其改正,是学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住校聋生,他们在校由于有老师的看管,表现都比较好,但是回家之后,他们各种不良习惯就会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反馈给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对聋生家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他们了解聋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家校联合的教育机制,是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收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心理畸形的发展,遏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肆意蔓延。
 3.5多注意与社会方面的沟通
   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宣传聋教育,让社会了解聋教育,关心和支持聋教育,同时也消除社会对聋人的歧视,形成良好的风气。以满足聋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聋校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使校外的人来到学校,讲一些好人好事等。也可以搞一些联谊活动,请一些和聋生相近的普校的来学校和聋生一起玩,这样不仅丰富了在校聋生的学校生活,还能愉悦心情。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和本县的一个中学搞这样的联谊活动。学生每次玩的都很开心。这样有利于聋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总之,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光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单位是不行的。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配合。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关心聋生的健康成长。

4、[参考文献]
[1]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2]刘玲玲,毛健玲.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9第二十八卷(9)
[3]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4]陈永胜:《引导人生-心理卫生学》.山东出版社1992.6第一版第256页
[5]徐定华主编:《小学心理学》(第一版),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88页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