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的体会和反思,提出了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德育创新的主要问题及几点思考。
     【关键词】:创新、问题、思考
      当今教育的内涵是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而不是才,历史上和现代有不少才华横溢之士,因为德之丧失而留千古骂名。所以,在地理教育中,在加强智育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因素极为丰富,在创新中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环境意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同时,新课程标准大大弱化了知识的记忆,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方法、能力的获得。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时,要走创新教育之路。
     初中《地理》新教材把“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情境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了。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正的、一分为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配套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资源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质量相对悬殊,某些资源贫矿多、富矿少;资源开发难度大、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等。通过这样的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斗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为医治祖国的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进行德育教育。空洞的理论和枯燥的说教,时间长了学生必然感到烦躁乏味。因此,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教学,学生听来新鲜有趣。如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单纯讲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够的。但采用"算帐法",效果就好得多。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1991年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如果按1970年人口增长率推算,从1971年以来的20多年间,全国少生了约2.4亿人。若是按1986年的消费水平推算(抚养一个儿童到16岁所需抚养费:农村为6600元,城市为18740元),少生两亿多人口,最少也要节约8500亿元,比1986年国民收入(7790亿元)还多710亿元"。向学生介绍这段内容后再提问:我国人口问题该怎么办?学生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时也可以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进行各国指标数字的比较,教育效果也很好。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这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世界屋脊”称号的青藏高原。“太阳和国旗,同时升起高高升起…”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回归时,在澳门回归时,2008北京奥运会上,2010广州亚运会上,一次又一次的在空中飘扬。当一首首优美的歌声回荡在学生的耳边,有谁不为祖国骄傲!在地理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的题材俯拾皆是,为避免生硬的说教,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朗诵一首诗,听一曲优美的歌,充分展示关于中国的图片和录像,这样,学生于趣味当中无意识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一味的称颂,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不断的存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渡放牧的现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正视不足,并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措施,引导学生自我激励,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随着海底电缆、通信卫星、国际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的出现,人们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各国之间,各大洲之间,不再遥远。我们的生活与世界息息相关,不复自给自足、闭关自守。正因如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抓住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加强国际之间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等多种领域的合作 ,只有在和平中人类才能共同发展,这也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念。
     地理教材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教师应因“材”施“教”,不仅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自信心,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创新中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