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关键词 聋校 语文 教学创新 感性 认识
 
      教学创新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教学创新就是要使教师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实现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创新,看起来似乎离聋校教育很遥远,更让我们的语文教师望而却步。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缘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
      实施教学创新,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创新意识决定着教师实施教学创新的程度。纵观当前聋校的语文教学,“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聋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不越雷池,以保证教学的顺畅。我们不难理解教师的这种做法,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的一般性任务,甚至连教案都不必进行改进,既轻松又省事,何乐而不为呢?可正是这样的做法,封闭了聋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抹平了聋生的个性,阻碍了他们创新精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聋生的自我封闭性。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要有独创性、新颖性,这样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二、聋生的语言基础
      毋庸置疑,我们聋生的语言基础相当薄弱,他们在进入聋校前,语言基础几乎是一张白纸,加上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发展状况又比较糟糕,这让我们的老师失去了进行教学创新的信心,更多地采取了灌输告之的方式。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学生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定位。更准确地说,我们的聋生在进校前,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几乎为零,但他们对周边环境和事物的认知有着自己的理解,只是我们听人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忽略了而已。聋生在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己认识或感知周边事物的独特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或对新事物认知建构的基本框架。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进一步向规范化方向转变,而不是强迫他们重新建立一套认知建构体系,至少不是在他们刚入学时就将他们的基础视为空白。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能理解和关注聋人思维的特点呢?他们依靠视觉器官来感知世界、认识事物,在语言形成和发展方面又存在着哪些优势呢?我们该怎样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因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呢?
      此外,我们要树立“人人皆可创新”的观念。创新是人的本能,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人人都有巨大的创新的潜能,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和环境,人人皆可创新。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需求,让创新回归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弘扬。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价值的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教学创新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方式发现人的创造才能,发展人的创新素质。教学创新的成功在于发现并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创新无论大小,对学生的培养都有同等的价值。在整个创新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创新的层次、大小不同,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教育的价值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启创新的潜能,发展创新的能力。并且对具有不同创新价值的因素都要同等的对待,精心的呵护,刻意的培
      三、创新的氛围环境
      诚然,浓郁的教学创新氛围以及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外部环境对实施语文教学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里的氛围和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校内外部环境因素
      一直以来,由于大家对聋生语言发展期望值与实际教学成效之间的反差过大,教师的信心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倦怠,加上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很完善,导向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在聋校没有形成浓郁的教学创新氛围。同时,教师间相互合作、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协作性不够,也影响了整个学校在教学创新环境方面的建设。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只能成为教师心中理想的王国,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是缄默、旁观,质疑甚至排斥。
      2.语文课堂内部环境因素
      长期以来,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由于缺乏对聋生的基本信任,依靠着老师单方面的思考与预设,完全把控着整个课堂,聋生处于受牵制的被动的接受状态。而这正是制约教学创新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以上内容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我相信只要以聋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己任,以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改变聋教育语文教学的窘境,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2007.2
[2]赵锡安.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8,1-1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沈玉林,吴安安,褚朝禹主编.双语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前言1~10
[5]丁山燕.以聋童为本  科学合理地编写聋校语文教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5.1,P55~58
[6]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用书.聋哑学校语文教材教法.南京:南京新中彩印厂,P5~9
[7]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P141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