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根据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以及有着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作共教,以正视、包容、关爱、尊重的态度鼓励、引导、帮助有着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回归主流教育,进而真正回归主流社会。
 
      [关键词]:满足需要、协作共教、回归主流
 
TALKING ON THE IDEAL STATE OF SPECIAL EDUCATION
 
XIONG We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mands of special children with all kinds of handicap, families, school and society with envisaging, allowance, love and respect should make cooperation in the encouraging, inducing and helping of the special children’s returning to mainstream education and society. 
 
Key words: Meeting the demands of special education; Cooperat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Returning to mainstream society
 
 
[正文]: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个人都对生活充满希望,渴望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更是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充满希冀,更加渴望着特殊教育的理想状态能早日到来。
      那么什么是特殊教育的理想状态呢?这个论题并不新鲜,曾有许多特殊教育的专家、学者及关注特殊教育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及展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也想在这里谈谈我对特殊教育理想状态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得清楚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将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及存在的意义,切记教育是人的教育。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即他们的特殊性——他们在肢体、感官、精神及智力等方面有别于正常人,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如: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情感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学习障碍……和异常如:智力超常……,并且这些障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其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被人们称为弱势群体。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人们把它们分门别类,隔离开进行教育,有意无意中给他们贴上了标签——特殊的、盲的、聋的、傻的、残的……。有的人还冠冕堂皇的列出这样分类的几大优势,如:通过鉴别分类,有利于行政部门确定精确的投入,如经费……;再有明确哪些人需要哪些特殊服务及特殊教育,有助于相关专家、学者及非专业人士与家长的交流;还有通过鉴别特殊群体的需要及这种需要的程度,便于当资金、资源有限时确定优先接受服务权。而在这些优势中又有哪一点是强调特殊儿童的需要的呢?所以我认为要达到特殊教育的理想状态,首要一点就是要满足这些有着各种障碍及异常的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既然要满足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就要了解他们有哪些需要。首先是身体发展的需要及补偿,如:聋孩需要助听器的帮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需要不断的调换;盲孩需要学习使用盲仗进行行走训练,及生活指导;智障的孩子智力越落后身体发育就越差,并伴有其他方面的障碍如:行走、肢体协调、语言、听力、视力、癫痫或痉挛……,因此他们需要更多方面的训练;至于有其他方面障碍的特殊儿童,他们的身体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障碍,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还有在满足他们身体发展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它们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更要满足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
      如:对于肢体有障碍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及心理发展水平几乎与正常孩子无异,但由于身体的障碍,标签的影响及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则需要人们更多的关爱及帮助;对于视觉有障碍的孩子,由于视觉的障碍也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这也需要人们的正确引导及帮助;对于听觉有障碍的孩子,他们由于失去听力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难免偏颇,进而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人们真诚的包容,真心的指导;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孩子他们虽然智力落后,身体发展落后,心理发展也远远落后与正常人或有前面几种障碍的孩子,但他们同样有心理需求,甚至更渴望得到人们的关爱与重视;至于像有情感、情绪、行为及学习等方面障碍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问题往往大于身体发展问题,需要人们给与更多的关注,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与他们需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了解了有各种障碍的孩子们的各种需要后,我们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作为一名基层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满 足孩子们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能力所远远不能及的。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作共教才能得以实现的。这也是特殊教育理想状态中必须要做到的一点。
      人一出生就具有“自然人”和“社会人”两种属性,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他是自然的,但作为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他就是社会的。人们刚开始生活的家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他由家庭成员及其所属的各种关系构成;而人们学习生活的学校从广义上讲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人们离开学校,走出家门,就进入了一个大千世界,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走向社会。因此在家庭、学校、社会这几个影响中,社会的力量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强。社会由人构成,并产生各种意识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每个人的意识有反馈给社会,形成新的意识。所以要满足有障碍的孩子们的需要,首先就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即社会对残障人士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地认识到,残障人与健康人有着一样的权利,即生存、发展、康复、劳动、娱乐、受教育、爱与被爱和得到社会补偿的权利,及应尽的各种义务。
      其次残障人只是身体上的遗憾,但通过社会提供的补偿手段,各类残障人均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与技能,认知世界,因此并不构成人性上的差异及奋斗精神的差异;恰恰相反由于生活的磨砺,他们往往意志更坚定,心胸更宽广,更渴望社会的祥和、稳定、繁荣。再有残障人在现代社会提供的条件下已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创造,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力量。这一点非常重要,人们应意识到“残障人”不是造成“残障人社会问题”的根源,而是由于社会为其提供的条件不够,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参与。还有残障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由于他们的存在使人们更了解了“人”(研究、预防、治疗各种疾病),从而帮助人们走向健康之路 ;由于他们的存在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社会的不公平,激励人们为了追求平等、博爱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与之建立一个融合的关系,实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发展目标。同时“残障人”也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有了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付诸行动了。首先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环境——家庭,家庭是由孩子的父母及家人构成,作为这些特殊孩子的亲人,他们在刚开始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时,心中往往充满了恐惧、焦虑、懊恼和彷徨,终日惶惶不安、不知所措、悲观不已。在这里我要和家长们说的是,不要恐惧,不要焦虑,不要懊恼,不要彷徨,不要逃避,更不要自暴自弃;要正视,要勇敢面对,要接纳,对于那些要抛弃自己亲生骨肉的人们,我要说:你们可是血脉相连的,你们可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啊!作为特殊儿童家长,您们要给与这些孩子比正常孩子还要多的关心、尊重和“爱” ,有了“爱”就能包容一切,就能创造奇迹。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时间” 、“第一地点”就能充分的感受到“爱”的温暖,“爱”的力量;并积极寻找、尝试各种适合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努力参与及配合适合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坚持不懈甚至终生。
      家庭毕竟是个“小社会” ,这些特殊的孩子作为社会人必定是要回归到真正的大社会中取得,这也是我们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有识之士共同的理想。然而让这些特殊儿童直接从家庭走向社会,未免有些勉为其难了,就是对于正常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特殊儿童是必须要接受学校教育的。因为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合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说到学校,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对这些特殊的儿童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安排,分别成立了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或育智学校等与正常学校隔离开的特殊教育学校。那么这些特殊的孩子到底应该去那种学校呢?对这个问题,家长们很困惑,社会上也是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特点,将他们分别送往各种专门的特殊学校,便于根据各自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也便于为他们提供专门的补偿和服务。而大多数家长则是怕这些特殊的孩子在普通学校遭受歧视,也愿意将他们送往特殊学校学习。现在还有些家长将障碍不大的孩子送往特殊学校,为的是让孩子在特殊学校拔尖儿,考大学,免去与正常孩子的竞争,同时还可以得到社会的关照和补偿(这种想法也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然而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发展的“回归主流”及“一体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则是:要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正常的”、“持续有效的”教育,以使特殊儿童的身心得以充分的发展。在9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全纳性教育的思想,认为任何儿童都有权利进入普通教育系统,接受与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作为一有理想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听到这个倡议感到非常的激动和兴奋,这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啊!而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社会氛围,让我又不敢盲目乐观,因为这其中实在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啊!事实上我们现在存在着的“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轨制教育体系,很容易使参与普通班学习的特殊学生产生无归属的感觉;而且普通教育系统与特殊教育系统,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也存在一个如何协作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要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回归到主流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有可使他们能真正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去。
      明确了思想认识后,现阶段我们可不拘形式的开展回归主流的教育。首先是思想意识的教育,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享有各种权利及应尽的各种义务。其次可与普通学校手拉手,开展共建,组织一些有趣的文体活动及学业交流,如:趣味儿运动会、文艺表演、画展、自制工艺品展,甚至是作文、诗歌、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促进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使双方的世界都更加宽广。再有可尝试让有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回归到普通学校学习、生活。如果将来的学校能办成一种综合性的,确切地说应该是全纳性教育的学校,我们的理想就实现一半了。那里除了配备齐全的常规教学设施外,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添置一些先进的康复及专业训练器材;将普通教育教学与“单训”或个别辅导相结合,并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制定个别教育教学计划,在“主流教育”环境中,为其提供一定的补偿及个别教育教学,使其顺利地参与到主流教育中去。还有就是联合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开展各种有益于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为其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促进这些特殊的孩子早日回归到主流社会。
      要想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回归到主流社会,社会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最强有力的。如,在家庭和学校你教育他,他和正常孩子一样享有权利和义务,但到社会中却不一样了,这会令这些特殊的孩子感到困惑、迷茫,甚至遭受打击再退回家中。再有学校和家庭在财力、物力等物资条件方面,能给与特殊儿童的也是极其有限的,有的家庭甚至无力送孩子上学(尽管学校大多数费用是免费的);而学校每年的财政拨款也是很有限的,有很多时候由于财力的限制,好多设想无法实施。还有学校、家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能给与这些特殊儿童精神方面的条件也是有限的。
      而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主要还是体现在大社会中。如,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需要谋生,谋生就需要谋生的手段,这就需要他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这一点对特殊儿童很重要)及社会行为规范;他们中大多数与正常儿童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及学习要求,并且大多具有语言能力,只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他们对职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需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身体条件的职业,才可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会有一个较长的生活依赖期,需要各方力量给与更多的、耐心的、持久的帮助与扶持;并且还要帮助他们减轻及释放,各方面给与他们的各种代偿及补偿带来的压力,因为他们需要的不光是补偿,还有来至社会的认同感。但适当的补偿又是十分必要的。现今社会中有着各种障碍的人们,需要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相应的无障碍环境,其中包括无障碍的自然环境,如残障人士的专用道路,及公共场所的专用卫生间……,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如无歧视,平等的参与交流,包括语言及思想上的交流……,及无障碍的信息环境。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是一种机会,因为比起他们参与传统社会活动有更大的可能性,如听力障碍、肢体障碍、情绪、情感障碍甚至是智力障碍及视力障碍的孩子们,都可以通过网络与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在提供相应环境的同时,还要通过立法,强制的对国民收入及就业机会侧重分配,为残障人提供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并大力地开展帮残、助残的社会工作,它与社会保障一样都是给有困难的人以帮助,社会保障属于国法范畴;而社会工作则是更具体,更直接的为残障人提供服务,专业的服务。它的主体——社会工作者、服务者、支持者大多具有较专业的知识和水准,用他们的专业为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帮助残障人补偿自身的缺陷,克服功能障碍,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理想,他们具有协助残障人找到合适工作并跟踪指导的职责。如果说,社会保障主要是在物质上给人以帮助的话,那么社会工作则主要是在精神上给人以关照;社会保障的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工作则满足的是残障人发展能力的需要。总之,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要帮助残障人士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去,使他们的生活更精彩,也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更丰富多彩。
      让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理想状态早日到来,使那些特殊的儿童早日回归到普通教育中去,使社会中那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人们说的那个弱势群体,早日回归到主流社会中去。让世界充满爱,愿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福娟主编:《特殊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
译:《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