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开发和利用好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倍受学校和广大教师所关注。可在网络教室里上一堂语文课,怎么去上?算信息技术课,还是算语文课?这和以前的多媒体技术演示课件的教学形式有区别吗?
      经过查阅资料和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从理论上对网络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在登录英特网的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他们面前展开的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操作,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学习的主题进行设定,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了解,适时加以引导,帮助释疑解难,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基于这样的认识,现以六年级《拉萨古城》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 教学设想与实践 
     (1)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选择何种教学策略,都必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建好平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首先是对教材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拉萨古城》的作者是藏族作家次多。课文节选了其中写民居、大昭寺、八廓街这一小部分。这部分课文以一位藏族人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极副特色的藏族民居,气势宏伟、典雅的大昭寺,热闹非凡的八廓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祖国的大好河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其次,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要“心中有数”。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初步具备一定的搜集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部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熟练程度。再次,对教学所需信息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小学生对于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这便是教学中必须着重注意,着力完成的任务,教师必须在课前多做准备。如教这一课时,有关拉萨的资料繁多,这些资料中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不都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自己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便于指导学生查找,教者课前特意设计了专题网页。网页布局如下:课文→学习向导→学习宝典→我来露一手→请你欣赏→畅所欲言→课外拓展 有了这个网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就有了着落。 
     (2)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3)通过观赏《拉萨风光》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拉萨古城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由选择相关的音乐配乐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 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通过再现拉萨情境,让学生畅谈学习体会,进行自评自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教学中进行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学生自由表现的过程中,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组织二次教学的依据。 
     (4)让学生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唯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网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登录教师的专题网页,进行趣味作业,动手、动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留给时间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在网上搜集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扩充信息量,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二、 教学反思与构想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巩固练习就能“寓练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使教师施教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特点,帮助他们通过各自的努力,让他们各有所得,都有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进度“齐步走”,“已经会了的,还要继续听;没有学会的,也要拖着跑。”的弊端。在教学《拉萨古城》这一课时,教者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引导学生以文本为拐杖,利用网络优势,因人而异,从各人的具体实际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搜索所需资料,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自由发表见解,受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教学实践使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整合应是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我们认为至少应做到“三个融合”。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整合要讲实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足取的;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网络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3)整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今后,还要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