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随班就读工作,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与资料,对沈阳市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文件、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归纳梳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为推进沈阳市随班就读工作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听障学生;教师;态度
 
 
        一、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的相关背景
      “融合教育”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概念,我国学者对该概念的解释各异。朴永馨教授在《特殊教育词典》中将“融合”的概念与“一体化”和“回归主流”两个概念等同[1]。陈云英教授把inclusive education翻译成全纳教育,认为教育是所有儿童都在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并且每一个儿童都在某些阶段有各自的特殊教育需要。陈教授认为融合教育是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于一体化教育的称呼,指的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支持、合二为一,以便为所有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
      方俊明教授在其文章中将inclusive education翻译成融合教育,认为其“原本是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和居住环境之内,最大限度地与正常儿童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本文提及的融合教育内涵是采用方教授的定义。我国部分地区从国情出发,主要通过随班就读的教育安置形式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当代融合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回归主流”、“反标签化”和“融合教育”三个阶段。我国现阶段的随班就读思想基础是在“融合教育”这一阶段产生的。
      在我国,“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的班级里和普通儿童一起受教育的就学形式。国内学者认为,随班就读受一体化和回归主流思想影响,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为被隔离的残疾儿童提供接受普通教育的保障,是中国式的融合教育。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正式开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盲童、聋童随班就读试点。紧接着随班就读迈向政策层面,并成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主体不断受到重视。近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等政策文件陆续颁布,对随班就读的目的、支持体系的建构、执行部门的要求、涉及对象的权益、教学原则与方法、考核评估的形式都进行阐述,体现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力度加强。但是随班就读的强调工作仍旧是以随班就读的规模扩大为主,并且存在政策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经费落实不足、师资专业技能欠缺、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二、沈阳市随班就读的现状
      (一)随班就读对象
      据统计,目前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听障教育学生有500多人,其中随班就读的学生超过300名。沈阳市残疾学生可以享受12年免费教育,即根据辽宁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免收学杂费、课本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可在每学年招生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到各区特殊教育学校申请入学,或入读普通学校后申请随班就读、特教班、送教上门。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尤其是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应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要形式,大力开展以回归主流和一体化的“融合”教育。不同于随班就读学校在片区内的相对固定,特殊儿童可不受地段限制进入片区内相对固定的可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就读,并且随班就读生可以获得不低于普通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5倍拨付经费支持。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其中,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情况不尽相同。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可知,智力障碍、肢体残疾以及听力障碍这三种类型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效果较好由文献提及,一名在皇姑区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智力障碍兼肢体残疾学生,被一所普通小学接纳后,在该校师生的共同帮助下,生活自理能力和文化学习方面取得了进步;另外一名智力障碍兼肢体残疾学生在教师长期引导与有效家校沟通之后,攻击行为大有改善,并且取得学业进步;两名经过聋校早期康复训练的聋童,在皇姑区泰山路小学和童晖小学接受有针对性地教学辅导后,社交和学习技能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
      可见,智力障碍、肢体残疾以及听力障碍这三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效果虽然比较好,但在普通初中接受教育的效果却不理想,尤其在初中阶段,文化学习进步不明显,与正常学生的融合程度低。另一方面,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效果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的同伴交往缺乏,学习参与程度低,集体活动参与程度低,行为问题出现频率高且没有予以正确处理,因此多数随班就读班主任反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周思佳在其文章中总结,目前海珠区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现状主要呈现“形式上的随班就读”和“社会融入式的随班就读”两种层次,这两个层次都很难达到让孤独症儿童最终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二)随班就读师资
      为提高随班就读相关师资质量,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在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2006年,沈阳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沈阳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在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联合举办了沈阳市随班就读学校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2007年4月在沈阳市朝阳一校举行沈阳市随班就读教学研讨会。2008年,沈阳市五个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和平区、大东区等区教育局都有陆续开展随班就读的调研,定时对该区的随班就读教研员、支援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辅导老师、学校的教育行政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随班就读专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其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在师资培训方面,为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沈阳市积极开展特殊教育通识培训。承办师资培训的部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全市从2013年6月开始,邀请来自上海、北京的知名特教专家对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班级老师进行培训,累计培训近1300人次,每所学校至少保证一名种子教师受训。沈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在2013年下半学年上线了特殊教育有关的6个必修学分课程,从2014年开始该课程就以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传授,内容主要是特殊教育概论和各类特殊儿童的特征与教学法等,目的是增进全体教师的融合教育理论与技能。
      (三)随班就读办学
      与随班就读工作的规划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反馈,许多资源教室虽然拥有足够资金和设备布置,但由于缺乏专职的资源教室教师,长期处于放置状态,或者有些学校会在此给随班就读学生上一些简单的辅导课,又或者成为具有情绪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学生的隔离场所等,没有将资源教室的实际用途发挥到位。
      2014年开始,沈阳市陆续成立了三个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分别是由沈阳市皇姑区聋人学校具体管理运作的沈阳市听力语言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在沈阳市铁西区启智学校成立的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在沈阳市大东聋人学校正式成立的沈阳市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
 
      三、沈阳市随班就读现状的对策思考
      沈阳市的随班就读政策比较完善,融合教育理念比较先进,各项随班就读工作加速开展。但是根据沈阳市随班就读的现状反馈,真正落到实处的政策与措施为数不多。沈阳市随班就读工作实施以来,随班就读质量的低下直接反映出了随班就读体系的不完善。对于目前沈阳市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归纳出以下解决措施:
      其一,加大随班就读工作的宣传力度。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宣传的力量进行融合教育观念的普及。因为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公平接受教育并非自始至终都受全社会支持,因此扫除随班就读工作阻力需要动摇社会根基。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加速开展,随班就读宣传作为一项基础性措施必须始终贯穿整个开展过程。宣传普及不仅是对随班就读教师,还应包括学校行政人员、社会组织、家长、师范生与全体教师等对象,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
      其二,完善随班就读的政策与保障机制。修改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政策法规,具体化每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步奏和参照标准,提高政策实施的操作性,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所涉及的各个对象的政策要求和保障。建立随班就读的监督管理机制和部门,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落实进行督导指引,并对相关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通过构建奖惩制度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执行与落实进行管理。
      其三,加强相关领域人员的合作。随班就读的工作不仅需要政策颁布,而且需要行政领导、教研人员、普通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特殊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社会机构工作人员、家长、学生等相关领域人员的有效合作。目前沈阳市的随班就读教育主要涉及前半部分人员,后半部分的角色分工不明显。而沈阳市特殊儿童家长作为沈阳市特殊儿童教育的一面重要旗帜,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应该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再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加强普校与特校之间的联系,更应该加强普校与普校之间的工作交流。
      其四,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教学与评价。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需要提升包括特殊教育教师、随班就读指导教师、资源教室教师、随班就读教师、普校科任教师,以及在校师范生在内的全体师资的随班就读技能。因此,师范院校应保证全体师范生接触并掌握随班就读的知识与技能;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定期开展师资培训;行政机构应建立涵盖教学水平评价、教育经费补贴、教育编制要求等事项的教师保障机制;教师应做到端正随班就读态度、树立融合教育理念、了解随班就读相关知识和掌握随班就读相关技能。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Z].华夏出版社,2006:47
[2]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0-181
[3]方俊明.融合教育: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1-2
[4] 沈阳市教委中小教处调查组.沈阳市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调查报告[J].教育导刊,1999(2、3):82-84
[5]肖秀平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教育导刊,2014:22-26
[6]漆国生,谭钰怡. 沈阳市特殊教育政策实施的困境及对策探析——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1-24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