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沈阳市皇姑区育成学校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培养涉及很多方面,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化,通过多年来对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我觉得直观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数学的理解、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智障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尤其是智障的学生,他们抽象能力较差,对直观、具体、表象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让学生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的各种数信息(几辆车,几个行人,几朵花),学校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同学)。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关注、去体验。生活中的体验过程,也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及有趣的数学现象入手,将其融入学生探究周围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知有关量与计量、数与数量的关系,领会有关物体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探索有关事件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乐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为智障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教育环境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孩子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获得数的经验。我们的智障学生的智商也就相当于学生3、5岁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的对象,而是来自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活动,以此来发现与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智障学生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他们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学生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数经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2.1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形成亲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因此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为了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多蕴含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将学生的日用品、学习用品、进区卡、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均统一编上学生的学号,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学号就跟名字一样熟悉,在要学习相邻数之前,就让每一个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号的邻居,三个三个的手拉手告诉大家,你学号的邻居是谁?要学习单数和双数之前,就让学生去拿与自己学号一样数量的雪花片,二个一对二个一对地摆,摆到最后发现了什么秘密?又例如学习分类之前,我要求学生根据“筐子”的标记收拾整理桌面玩具,其标记有时是不同颜色的,有时是不同形状的,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途径。

        2.2环境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数学活动区是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因此我非常重视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有意义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观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观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玩扑克是大人小孩子都爱玩的一种娱乐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玩扑克牌游戏来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分牌练习分类,通过扑克牌排队练习有规律排序,通过比大小、找对、凑数、加减等。扑克牌游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游戏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良好途径。下游戏棋也是学生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其骰子有蕴含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比较单一学生玩久了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就采取动手自制不断更换骰子的办法。例如,学生在学习4以内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就自制骰子的六面,分别用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画上去,如有的画了三颗红色的星星和一颗绿色的星星,这样学生下棋的时候,就能会数数来看自己要走几步,使学生学会了手口一致的点数和懂得了比3多1是4,玩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再根据教育的内容更换骰子,通过实践证明这项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一项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综合性的活动。

        在数学区的的环境创设中,我非常重视图片的投放挂图的展示,将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儿歌用活泼大方的画面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5的组成时,我在数学区展示了这样一幅数学故事图,有5只小鸟,其中有2只小鸟在飞,有3只小鸟站在树上;有4只小鸟的头向右,有1只鸟的头向左;有3只小鸟是红色的,有2只小鸟是绿色的,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学习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而且还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3、将数学贯穿于学生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将数学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一日生活发挥整体教育功能,这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教育观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这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1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围世界的过程。数学是抽象的。例如,1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棵树、一朵花。数学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当它与客观事物结合,便有了全新的含义。在孩子眼中,以往他们看到的树、房子、汽车等具体的事物,一旦建立了数学的概念,就可能变成2棵树、3栋房子、4辆汽车,习以为常的事物就突然具有了新的含义了,他们也得以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描述周围世界。数学融入了他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了他人观察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学生以这种观察——发现的方式感受着数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3.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只要善于利用,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学生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店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也可使学生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3.3欣赏数学故事、数学儿歌。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生活化的蕴藏着各种数学关系的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在学生生活中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欣赏数学故事《骄傲的“0”》、《快乐的明天》,让学生了解9与10的关系,正确理解时间概念;通过欣赏《猪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数歌》、《拍手歌》来学习1-10的数数,此外还有《开汽车》、《一只青蛙》等朗朗上口的数学儿歌均蕴含着不同的数学知识。

  3.4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班级共有12人,其中6人在船上,还有几人没有在船上?”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思考问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3.5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学生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等,使学生感受排列形式上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4、生活中运用数学学习,一旦学会便习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许多新问题也就是不可避免地摆在他们面前。例如,怎样将6块饼干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将一盒饼干平均放到6个小盘中……这时,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利用数概念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抽象概念的确立,也使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应用数学概念及其简单运算解决自己面临的小难题时,对学生而言,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而此时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愉悦。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数学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每个人发现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每个人发现规律的方式却是主观的,是一种体验。建立在这种个性化体验之上的数字概念,我们可以称之为“我的数学”。而当一个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总是以这种友善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数学以及包括数学在内的一切科学,必将会展现出它们最具亲和力的一面,引导学生走上一条理性与情感协调发展的道路。

        对智障学生的数学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完成的,这三方面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组成教育的整体,而家庭教育是整体的起点和基点,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数学教育的热情与主动性,挖掘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在家长工作中,为了改变家长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树立现实数学教育的新观念,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家校联系栏及时向家长反馈数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并提示家长可以丰富那些生活经验,那些数学知识可在生活中运用。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