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陕西省宝鸡氮肥厂幼儿园
摘要:自上世纪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幼儿园“环境”问题以来,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瑞吉欧教育主张环境是用来教育幼儿的,“除了每个班级两位教师之外,环境被认为是班级的第三位教师”。在此将环境创设分为心理环境创设与物理环境创设两大类进行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 环境创设 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 班级管理
一、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分类的研究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环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所说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等。由此可知,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应局限于环境和条件的创设,还包括精神层面: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内部条件改善,还应包括家园联系、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中指出, 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张宁云认为, 这里所指的 良好环境 , 应当包含两层意思, 即: 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人际社会环境。汝茵佳认为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 李玉侠也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指的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侯英妮认为幼儿园正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进入的第二个环境,与幼儿的原生家庭这一个环境相比,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然而也有人认为幼儿的自在环境在逻辑上可划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类。按照幼儿园的地域空间特征来分,可将幼儿园教育环境分为幼儿园的内部教育环境和幼儿园的外部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和谐发展。这也说明了幼儿园环境分为物质与心理。因此在这里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分类为心理环境创设和物理环境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关于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创设研究
(一)心开放性的心理游戏环境,即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环境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良好的师幼关系、合作友善的同伴关系、轻松、自由、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能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能通过自身的思维去认识、理解他们眼中的客观世界,它能诱发、引导甚者决定幼儿活动的结果。我们以一颗童心来接纳每一个孩子,以与孩子平等的心态和孩子沟通,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在游戏中,我们提出五个自主原则。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由选择游戏方式,自主选择场地,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孩子们能做的、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去想:孩子们能探索、发现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孩子们能计划、安排得,让他们自己去计划、安排:孩子们能选择、判断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判断:孩子们能获取的,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顾忌少,可以充分地想象、交流、表现,有利于幼儿创新、自主的培养。
心理环境是指客观环境被人感知并对人的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心理环境作为一种对人的心理事件产生实际影响的环境,所产生的心理效力是巨大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 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2. 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
3. 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社会需要
4. 尊重幼儿的人格, 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
5. 自我实现需要的出现。
佛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指出: 人的行为是由意识决定的, 潜意识同样也会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见, 在幼儿园, 教师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有关专家认为,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因素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 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和评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为幼儿提供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机会。认为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 教师要有爱心, 对孩子的态度要和蔼可亲。
2. 教师要尽量采取正面的评价, 坚持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3. 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及和谐友爱的伙伴关系。
4. 创设自主、自由的活动环境。在幼儿园中, 让幼儿主动开展有兴趣的活动是使他们
各方面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杨震认为益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的创设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创设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硬性环境
2.重视能加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软环境的创设
3.加强干预、治疗心理问题环境的创设⒀
王化敏在《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中也提到在心理环境创设上:
1. 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多与家长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一般来说心如愿的幼儿都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哭闹,不愿来园。
2. 教师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好幼儿榜样,一个在宽松和谐的氛围。
3. 注意创设安全、温馨、接纳、关爱的心理氛围,尽可能多地与幼儿个别交流。
4. 当幼儿情绪不好或出要错时,要宽容和接纳,让幼儿感到安全。
5. 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尊重、理解家长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
6. 要是要重视反思自己的行为,检查自己是否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心理环境⒁。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环境的创设除了满足幼儿的基本需求,还需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最后要注重干预和治疗心理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物质环境创设开放性的物理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开放性的物理游戏环境游戏空间上的灵活性、游戏时间上的充裕性以及幼儿对游戏材料上的选择性等。
1、空间上的灵活性—游戏场地是按幼鳄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的。
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幼儿划分好活动场地:画画的安坐在美工区:种植的围在自然角:搭积木的在结构区动手。乍一看,似乎一切井井有序,实际上却使幼儿的思维造成一种定势,不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操场到走廊,都允许幼儿活动,并强调幼儿第一根据自己游戏内容自由选择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的。
2、时间上的充裕性—游戏时间段的时间是由幼儿自由支配的。
足够的时间是满足幼儿自主游戏、培养其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当幼儿有了充足的游戏时间,他们才有可能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的有新发现,并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解决新的问题。过去,有的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也给幼儿时间玩,但只让幼儿玩一小会儿就匆匆结束游戏,嘎然而止的收尾大大破坏了幼儿刚刚产生的兴趣。面对教师评价时的提问:“今天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新玩法?”幼儿只能报以沉默,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发现,更别提创新了。因此,我们尝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十分强调提供给幼儿充裕的游戏时间。以玩果奶瓶为例,由于幼儿可以利用除了集体活动和吃饭、午睡以外所有的时间进行游戏,结果,他们不但玩得十分尽兴,还大大激发了创新意识,发明了许多新玩法:打“保龄球”,绕障碍跑,做“沙球”等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材料上的选择性—游戏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提供,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开放性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应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它应充分体现幼儿意愿。过去,教室总习惯了将不同的游戏材料分门别类的投放在各个区角,如形象的“餐具”陈列在“娃娃家”,铃鼓走势属于音乐区,皮球整齐的堆放在体育角—殊不知教室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又一次阻碍了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事实上,教师只需让幼儿将游戏材料放于不同的箱子里,并在箱子上设计好相应的标记,每次游戏时按自己的需要取放即可。例如,果奶瓶今天用来玩投掷的游戏,明天可以作为“娃娃家”中的啤酒,后天又可以在益智区研究一下沉浮问题。如此一来,既节省了游戏材料放置的空间,又体现了“一物多玩”的宗旨,较好的达到了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目的。
因此有人提出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的促进幼儿身心发育和健康发展的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设施应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性。创设环境必须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力及学习方式。
2.安全、卫生是幼儿园永恒的话题。在设置物质环境时要尽可能杜绝或减少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3.喜爱美观、新颖的环境是幼儿的共性。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优美、亲切的与幼儿感觉相通、情趣相符的环境。
也有人对物质环境创设做出了要求:
幼儿班级的物质环境创设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物质环境,活动场所应是按照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的且随时可以变化的,适宜的活动材料对幼儿是开放和共享的,游戏时间是由幼儿自由支配的。
幼儿班级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一种有序的物质环境。幼儿教师应该创建一种有规则的、有条理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秩序,以支持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内能对不同的物理环境及时地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反应,以保证班级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班级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一种物化的环境,把各种活动区域、活动要求用相应的物品和标志标示出来,利用幼儿心理受暗示性的特点,发挥物理环境对幼儿心理的正向影响作用,以提示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掌握活动的规则,完成活动的任务。
幼儿班级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一种富有美感的物质环境,借助物理环境中的色彩、音乐等使环境充满美感,保持在视觉上、听觉上的和谐,帮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⒄。
由此可知,在物质环境创设上,不仅要有基本的幼儿园教学及活动设施,还要注重环境设施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符合幼儿年龄阶段以及幼儿的主体性。
三、关于环境创设现阶段的问题
(一)忽视教育性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而当今幼儿园环境创设只注重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过多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印义炯也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环境创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到位,环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注重形式, 忽视环境的适用性和教育性。环境的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设计布置的环境平时不准幼儿去接触、使用, 只有在特殊时才对幼儿开放。李俐提出在幼儿园班级环境秩序的建立上还未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偏重环境呈现的有序,而忽略幼儿学习过程中外在秩序与内在秩序的培养。这也是忽略了幼儿的学习,即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奚文君同时提出幼儿园环境创设过分注重美观效果,而忽略了环境的实用性。
(二)忽略幼儿主体性、参与性、互动性
印义炯认为环境创设没有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教师更多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 主要考虑我想怎样布置, 而很少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该怎样布置。有些幼儿园的环境都由老师设计和布置, 很少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 特别是中小班的老师, 更是只让幼儿充当自己布置好的环境的观赏者, 而不是环境布置的“ 主人翁”。奚文君也在文章中说道好像环境布置是教师的事情,与幼儿无关。
(三)形式、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印义炯认为环境创设一劳永逸, 缺乏变化。环境与幼儿的年龄变化、心理发展不匹配, 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有人提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活动对象(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显现,班级环境的一些细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雷同。
(四)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不协调
有人认为环境创设中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协调,这种不协调主要表现为重物质环境的创设, 轻精神环境的创设。有人认为在环境创设中对环境的概念理解错误, 把环境简单地理解为“物理环境”, 忽视“ 人文环境”。
另外李俐还提出了唯美的误区:分追求色彩的刺激和精致的装饰效果:文字的误区:呈现在班级环境中的文字虽然具有的幼儿个人意义但却对幼儿群体没有分享的意义。袁爱玲还提出了环境软化的问题和充分利用三维空间的问题。
四、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的研究
张宁云认为环境创设原则有:直观可感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思想性原则以及变换性原则。而刘洪岩则认为环境创设应遵守:富有儿童情趣性的原则、富有儿童启发性的原则、富有儿童温馨性的原则、富有儿童参与性的原则。有人则是针对现阶段的问题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原则:1.目标性。环境创设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有效环境创设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倡导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2.参与性。教师要以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开展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成为环境的真正主人。 3.多样性。创设丰富的、多样性的环境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4.适宜性。环境创设必须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还要尊重每个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5.安全性。安全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除了像增设楼梯扶手、减少直角转弯等物质环境安全之外,还要考虑影响幼儿心理安全的材料,包括色彩、布局等。
综上所诉, 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我国还在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但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心理环境创设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物理环境创设的开放性、有序性和物化与美感都带给了幼儿一个自由发挥自由探索的良好空间,这是实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倡导的活教育的物质基础,才能满足陈鹤先生说的:儿童的世界史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根据环境创设的特征等方面,今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需注意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