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特殊、工作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特殊,德育工作即面临困难与挑战,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应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德育体系
在教育工作中,首先,应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地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统一和提高全体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的认识,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实施“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其次,应健全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处室负责人、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计划、办法的制定和落实;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为骨干,团支部、少先队卫两翼,校务成员包班跟班,任课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联系班责任等制度,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发展,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深入开展。
二、创建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校园的特点氛围所释放出来的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影响力。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首先,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让 “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平等”、“接纳”、“包容”、“博爱”及“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特殊教育、造福后代”等标语,潜移默化地激发残疾学生积极奋进,自强不息。其次,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橱窗、专栏等阵地,做好宣传、评比、检查等工作,一方面展示学生的文明风范,另一方面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到各种熏陶。第三、搞好班级板报建设,做好主题宣传,如“做个好学生”、“我爱班集体”、“国庆大典”等,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规范他们的言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最后,学校让学生多参加书画、舞蹈、手工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多搭平台让展示残疾孩子的艺术才华,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陶冶情操。
三、改进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实效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面对新形式、新问题及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改进德育内容,确保德育教育的继承性,从而增强德育的实效。
1、入学教育。由于学生身患残疾,且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上家庭教育观念淡薄、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甚至不予重视,从而造成了他们交流有困难、思想有倾向、行为不规范、生活无规律等不良行为习惯。对此,学校应尽快地引导他们熟悉学校,适应学校生活,可采用实物演示、实地参观、模拟等方式来渗透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意识,并开展“友好班组”、“大手拉小手”活动。
2、低年级教育。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低年级应从培养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入手进行思想教育,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特殊教育学校礼貌常规》为标准,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道德习惯、纪律观念。
3、高年级教育。由于残疾学生自身生理的缺陷,导致了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认识事物不深刻、不具体、片面、偏激,加上到了青春期,心理波动大,禁不起挫折与打击,不能把学习与奖励的就业与生存联系起来,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学习的德育工作重点是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女生的自尊自爱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站”、“知心姐姐”信箱,解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顾虑与矛盾,聘请公安干部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和法制图片展览,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违纪,什么是犯罪。
4、家长教育。为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可开办“家长学校”,给家长提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学生青春期问题、就业前教育等知识和方法,并给家长讲授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劳动就业法规》的基本知识,从而紧密家校联系,促进家校教学协同化发展。
5、社会教育。残疾学生社会交往范围窄,交际能力差。针对此特点,学校可采用“带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带学生走入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如参加“助残日宣传”、“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参观福利厂”、“庆六一儿童节”舞蹈演出、“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等活动。此外,可与普通小学、青年志愿者联谊,并外聘教师给学生排练舞蹈,聘请公安干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通过社会教育,不仅开发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还加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四、化班级管理,把德育落到实处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级内班务工作由班主任统一管理,班级内任课老师、生活教师由班主任统一协调。实行班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个别计划目标,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实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和目标考核办法,使“能者上,庸者下”,并与浮动奖金挂钩,从而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了班级管理的制度化。
2、狠抓班级管理规范化。
实行德育管理的系列化。制定每月德育主题,做好班级的主题班会、板报设计等教育活动,并适时地进行检查评估;实行学生生活的半军事化管理,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完善班级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班风与班貌。
3、量化考核管理班级工作。
①制定《班级量化考核标准》,明确班级工作的内容、考核的标准和办法、责任与权限,并依此作为量化考核的基本依据。
②将班级管理分为班主任行政工作和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两部分进行考核。班主任行政工作包括出勤、升国旗、大清洁、完成目标情况等九项常规工作。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周期性的考核评比、临时性的班务工作。考核结果每周公布,每月总结,并依此颁发奖金或奖品,实现工作与奖金挂钩、贡献于利益同步。考核的累计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的主要依据。
③建立有关教师、学生干部检查、教导处定期抽查的制度,并定期召开有关考核教师与学生干部的工作会议,并对工作进行安排与布置
④由于制度化管理,使班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单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僵化局面;由于实行了量化考核,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也锻炼了一批学生干部。
五、狠抓生活管理,发挥双重育人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管理是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它发挥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双重职能。
1、始终把提高生活教师素质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为提高生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可组织生活教师学习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性质、范围;可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明确岗位的艰巨性和特殊性;可进行“三心”、“四自”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合格人才;可加强生活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每周让生活老师参与开展教科研与学习活动,学习聋、弱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探讨生活管理的经验方法,并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以老教师带新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2、对生活教师进行量化考核。
加强考核制度建设,量化管理。制定《生活教师量化考核标准》、《生活教师奖惩制度》等制度,把生活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生活、纪律、体育、卫生等分别进行量化考核。做好每天检查、每周公布、每月总结,并根据量化分给教师以奖惩,并与班级量化接轨。这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文明养成。
3、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半军事化管理。
在学生生活管理上,学校应制定学生的日常起居等行为的制度、要求与标准,并以活动为载体,做好学生生活的管理,从而培养了学生雷厉风行、严谨的生活作风,促进了他们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学校每年可举办一期生活技能大赛:叠被子、洗衣服、涮饭盒、订钮扣、缝纫等;每年可举办寝室装饰大赛。
六、抓团队建设,深化思想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做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虽然他们不能用口唱国歌,但可以用手唱国歌,用心灵去感应,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充分利用史实、时事、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利用“教师节”、“六·一”、“国庆节”、“五·四”等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利用“七七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自强不息的教育。针对残疾学生的特点,学校应以讲座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就业前教育、挫折教育等教育,并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利用每年的“助残日”活动展示学生文明风范、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3、爱班爱校教育。可开展“我爱班集体”、“我爱学校”、“保护环境,绿化校园”等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环保教育,并化为自觉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