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如房屋的建筑,日用品的购买,日期的计算等。可以说生活中数学资源是多彩的,为此,做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数学和生活巧妙的结合,让数学回归生活。
一、用活生活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校园生活是学生熟悉的,校园里也处处是教学资源。做为教师要特别关注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校园中的教学资源,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例如,学习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测量了相关的数据。让学生看一看根据这些数据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如果在每隔2米搬一盆花需要多少盆?运动会之前如果围着操场跑步练习跑5圈是多少米?如果想要跑2000米要跑几圈?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利用了学校中的生活资源进行了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身边到处都是数学,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问题。另外,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也很好地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们去观察,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了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他们生活的地方也处处都是教学资源。在教学《方向与路线》时,我事先通过聊天、观察的方式了解了部分学生家的大致位置。然后在课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学校回家走的路线,学生乐于把自己家的位置介绍给大家。我适当的进行了评价,学生体会到身边的数学。在学《地砖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测量,然后计算出家中地砖的周长,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乐于去思考、去发现。
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不仅仅限于在学校里,在家庭里。现在的小学生参加过许多的社会活动,如去社会服务,去博物馆参观,去亲友家走访,外出旅游等。都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如去参观门票的购买,旅游的行程,及家里月用电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做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限于课堂上、不限于校园里,而把目光放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从心里知道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让数学真正地回归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在数学课堂创设生活情景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许多知识都可以模拟生活情境。在教学“体积”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我用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盛了同样多的水,并请一位同学做上记号,先往一个杯子放进一个小铁块(铁块用线拴着),然后分别演示把铁块提上来,再放进去,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铁块放进水里了,铁块占了空间,所以水会上升。我及时肯定并板书:占空间。我们再换一个物体,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往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鸡蛋,这时杯子里的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有的同学“呀”的一声惊叫,我抓住时机追问:和刚才的实验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放进水里的鸡蛋比铁块大,也就是鸡蛋占的空间比铁块占的空间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有深刻的认识,整节课都很兴奋,学得也很轻松。
三、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面积时,准备了装物品的小盒,让学生算一算如果把这个小盒包起来需要多大的纸。(包装纸的重叠部分不计入)。然后让学生开始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包装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有的动手包装,有的测量数据,有的画图设计,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在本子上记录和计算……在各小组设计的包装方案完成扣,我让学生分别把不同的方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并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不同包装方法的盒子表面积,发现了只有长方体的长、宽、高最接近时,包装纸的用料最少。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他们在实际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