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为满足这种趋势,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信息技术课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脱离原本的刻板教育,制定新的模式使我们新课改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原动力。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
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顺利的通过每年的信息技术会考,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与考试有关的软件操作训练为主,比如Word、Excel操作方法、PowerPoint的制作方法等,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学习这些软件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在考试中作答。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以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强调操作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强调的不只是操作技能的培养,而更重要的是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是我在新课改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升了。成为教学的主题。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良好的氛围是信息技术有效学习的前提。因此,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生对计算机也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尽量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融洽的学习空间,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情境会给学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等等。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或者上课时通过教学Blog、BBS、微课、网络教学等创设模拟实验情境。例如,在讲到VB算法的时候,笔者就利用课件制作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习:“油瓶中的油和醋瓶中的醋互换”的flash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变量交换的方法;“找出三个人中个子最高的一个”的flash动画,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找出三个数中的最大数”的算法。通过模拟这样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算法也变得简单易懂了
    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在新课程的第二章中,设置了网络搜索的课程,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利用Blog进行网络教学。在Blog中,写了这样一个讨论问题:“你知道哪些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学生可在主题下回复。结果全班同学回复的非常踊跃,而且内容非常丰富。这样,这节课通过创设网络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三、恰当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竞争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成了教师的一个教学目标,那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分组合作是个不错的方法。分组的方法很多,有自由分组、异质分组、同质分组等等。但在分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给学生分了组,但学生不会合作,大部分学生还是“自己顾自己”;还有少部分学生,打着“合作、交流”的牌子,却在一块儿聊天。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分组呢?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能否分组教学,关键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如果新课内容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时如果教师还给他们分组的话,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就不懂装懂,蒙混过关了,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但如果某一知识学生都掌握的不错,而我们手头又有一些大的题目,如制作网站等,这时就可以采取分组的教学方法,让每组都有明确任务,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在分组的同时,教师还要经常走动观察,及时对小组进行组织、监督、提醒,同时,教师还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方式,让小组长督促组员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恰当地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合作,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中特别指出,对学生要“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层次分化也很快。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特别是我们学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因此在每节课上,我们也要根据不同学生掌握的情况,分别给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动性。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新课程大纲中对评价的建议中指出,“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笔者上学期在高二上flash课时发现,因为学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有个学生基础差些,就不想学了。当笔者发现这种情况以后,就在每节课中都抽出一些时间,单独来辅导他,并针对他所做动画的闪光点给出积极的评价。在笔者的鼓励与督促下,高二学期结束时,这个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创作完整的动画,不但整个故事情节有创意,而且在技术运用上也很恰当。
六、学以致用,体现网络优势
  “计算机和网络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在新教材中,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这部分知识提到了第二章,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例如,在上搜索技巧一课,我就将问题放到了自己的blog上,让学生完成:“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网际快车免费下载网址,找到后,请将好用的地址回复在下面。”这一题目,通过网络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很快就完成了。这个任务考查了学生能否正确打开网址,能否正确使用搜索引擎,能否找到好用的网址(分析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是否会回贴。同时,也给下面信息的下载做了铺垫,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Blog。教师通过回复的网址可以很方便地来评价学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主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在各章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网络来互相讨论。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各方面的问题留言,通过网络与学生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此外,需要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游刃有余。我们还需要不断用新的教学理论来充实我们的头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角色,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使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国家正式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有新思路,、更具有人文气息,我们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会得到更快的提高。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多思考,善创新,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更精彩,学生真正的利用好这门课并为学生今后信息打好基础!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