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以前我总是忽视学生的错误,觉得只要把错误的题改对就行了。通过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我才发现学生的课堂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我认为课堂上对于错误的剖析与争论能给我们带来火热的激情,带来深度思考的快乐,孩子们也会取得愉悦的学习心理,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源泉。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学生出错的事,课下会听见老师们这样议论“我们班有些学生真笨,一个简单的问题都会答错。是啊,是啊!”其他老师随声附和:“一个很简单的算式也会算错,不知怎么搞的?”对待错误,很多老师都会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用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错误其实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一、 接纳“错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次都会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1、找准错误,寻找起点
      作为教师,当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让“错误”成为新的教学起点。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如在讲“玩具厂要做一批小飞机,计划每天加工180架,5天完成。实际完成任务只用了4天,平均每天加工多少架?”这道习题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读懂以后再列式计算,全班同学呈现出以下几种方法:①180×5=900(架) 900÷4=225(架)
    ②180×5÷4
=900÷4
      =225(架)
                              ③180×(5÷4)=225(架)
      显然前两种方法是对的,对于第三种方法,我问列这个算式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加括号呀?能讲讲每一步的意思么?他说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我追问:“加这个括号有什么用啊?”他一时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括号是多余的,不仅改变了运算顺序,而且也改变了原来算式的意义。
      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像上面例子中的“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验证、归纳、分析、整理,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二、透视错误——促使教师实践反思
      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能力的不足,观念的陈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引发一些“错误”。其实,教师不是“神”,偶尔犯错在所难免,只有夯实自己的底子,打开心胸,认真透视这些错误,我们才能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逐渐达到“少错”的境地。
      三、妙设“错误陷阱”——引导学生辨别理解
      我们在教学中,若能有的放矢地造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设“陷阱”,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以错误陷阱这种尝误训练,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吃一堑长一智,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锤练与提高。
      如在讲解“李奶奶买5只小兔花了130元,她想再买15只小兔,还需要准备多少元?”这道习题时,学生呈现出以下几种方案:
⑴130÷5=26(元)   26×15=390(元)
⑵15÷5=3         130×3=390(元)
⑶130÷5×15=390(元) 390-130=260(元)
⑷130÷5=26(元)  15-5=10(只)  26×10=260(元)
      仔细读题就会发现,后两位同学已经掉到陷阱里了,他们考虑问题全面吗?全面。为什么还要掉到陷阱里了呢?这两位同学给我的答复是他们在读题时漏掉一个字“再”,一字之差,题意大变。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至此,学生在落入和走出教师所设“陷阱”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使潜藏于深层次的错误被治到“点”子上,挖到“根”子上。让学生沉浸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学习体验中。
      在我看来,错误的价值已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学生通过纠错活动所获得的新启迪,以及让孩子真正在错误中觉醒!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或错误回答,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及追问,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思维活动,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源泉。

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寨中心小学
荀士强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