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以前我总是忽视学生的错误,觉得只要把错误的题改对就行了。通过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我才发现学生的课堂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我认为课堂上对于错误的剖析与争论能给我们带来火热的激情,带来深度思考的快乐,孩子们也会取得愉悦的学习心理,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源泉。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学生出错的事,课下会听见老师们这样议论“我们班有些学生真笨,一个简单的问题都会答错。是啊,是啊!”其他老师随声附和:“一个很简单的算式也会算错,不知怎么搞的?”对待错误,很多老师都会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用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错误其实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一、 接纳“错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次都会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1、找准错误,寻找起点
作为教师,当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让“错误”成为新的教学起点。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如在讲“玩具厂要做一批小飞机,计划每天加工180架,5天完成。实际完成任务只用了4天,平均每天加工多少架?”这道习题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读懂以后再列式计算,全班同学呈现出以下几种方法:①180×5=900(架) 900÷4=225(架)
②180×5÷4
=900÷4
=225(架)
③180×(5÷4)=225(架)
显然前两种方法是对的,对于第三种方法,我问列这个算式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加括号呀?能讲讲每一步的意思么?他说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我追问:“加这个括号有什么用啊?”他一时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括号是多余的,不仅改变了运算顺序,而且也改变了原来算式的意义。
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像上面例子中的“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验证、归纳、分析、整理,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二、透视错误——促使教师实践反思
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能力的不足,观念的陈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引发一些“错误”。其实,教师不是“神”,偶尔犯错在所难免,只有夯实自己的底子,打开心胸,认真透视这些错误,我们才能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逐渐达到“少错”的境地。
三、妙设“错误陷阱”——引导学生辨别理解
我们在教学中,若能有的放矢地造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设“陷阱”,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以错误陷阱这种尝误训练,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吃一堑长一智,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锤练与提高。
如在讲解“李奶奶买5只小兔花了130元,她想再买15只小兔,还需要准备多少元?”这道习题时,学生呈现出以下几种方案:
⑴130÷5=26(元) 26×15=390(元)
⑵15÷5=3 130×3=390(元)
⑶130÷5×15=390(元) 390-130=260(元)
⑷130÷5=26(元) 15-5=10(只) 26×10=260(元)
仔细读题就会发现,后两位同学已经掉到陷阱里了,他们考虑问题全面吗?全面。为什么还要掉到陷阱里了呢?这两位同学给我的答复是他们在读题时漏掉一个字“再”,一字之差,题意大变。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至此,学生在落入和走出教师所设“陷阱”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使潜藏于深层次的错误被治到“点”子上,挖到“根”子上。让学生沉浸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学习体验中。
在我看来,错误的价值已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学生通过纠错活动所获得的新启迪,以及让孩子真正在错误中觉醒!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或错误回答,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及追问,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思维活动,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