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 作者:黎静 更新日期:2019-10-09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作为小学教师,应当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如何抓住听、说、读、写、思这五个关键环节,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牢牢抓住语文教学时听、说、读、写、思这五个关键环节,循循善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耳听心受,愉快地听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开始的呀呀学语,到拥有一口伶俐的语言技能,都离不开听。听,是接收信息和获取认知的第一步。听,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弦外之音,耳听心受,公听并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循序渐进,从听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入手,重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重音、语速、感情的听力训练,确保听音正确。鼓励学生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学习播音员的发声、发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提高听力水平。在听读经典篇目时,辅之以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式,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既要抓关键词、抓主旨,获取特定的语言信息,又要抓听读材料中的特点细节,从而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音乐和故事插入,让学生愉快的听,以达到学习知识,培养听力的目的。
二、滔滔不绝,自由地说
叶圣陶先生说:“口说为语,书面为文,合为语文”。“说”,是阶段性思维活动结果的口头表达形式,良好的说是学生良好思维水平与口头表达完美结合的体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配设了大量有儿童情趣色彩艳丽的、为学生所喜爱的图片,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课内图片资源及网络图片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汉语言词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一些句子形式优美,富含哲理意蕴,利用这些精彩词语和句子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同时,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例,从身边的事说起,自由地说,清清楚楚地说,有条有理地说,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就会得到增强,说话的能力就会提到提高。
三、经典名篇,广泛地读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
(一)读诗词名篇,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的《江南》、《敕勒歌》、《凉州词》等古诗词和《匆匆》、《为人民服务》等名家名篇要熟读背诵外,要让学生对课文中其他的唐诗宋词元曲、精彩的片段和篇章等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二)读经典名著,积累文化底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诵读,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让学生诵读《诗经》、《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经典名著,海量积累知识,丰富文化底蕴。
(三)注重方法读,激发阅读兴趣。掌握了读书内容,还要注重读书方法。读书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如需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辅以泛读;深刻理解某个方面务求明白透彻用精读;对报刊杂志意在读懂则用通读;一目十行,迅速浏览则用速读。采用什么阅读方法,要根据实际需要,不可同一而语。在课堂教学时,要精心设计阅读提纲,突出阅读重点,声情并茂地范读。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背景音乐的播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以景生情,以情激趣,采取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越读愈悦。
四、行云流水,流畅地写
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
(一)寻找写作内容。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尽量写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都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持之以恒的实践下去,学生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自然会把自己喜欢的、幻想的、开心的、疑惑的事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觉练笔的好习惯。
(二)理清写作思路。思路是文章的骨骼,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了写作的内容,还要有写作的思路。不要天上一句,地下一句,东边一言,西边一语。在动笔之前脑海构思写作的脉络,理清思路,拟好提纲,围绕主题,联系到平时积累的各种各样的素材。手中素材越多,写作越能得心应手,游仞有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
(三)讲究写作技巧。在教学写作时,谋篇布局上采用凤头、猪肚、虎尾模式。开头要象凤凰头一样漂亮吸引人;中间部分重点突出,内容丰富,象母猪肚一样装有东西;结尾象老虎尾巴一样简练、刚劲有力。表达方式上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方式,修辞方法上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多种手法,通篇文章点面结合,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物喻人。通过传授各种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质疑解惑,勤苦地思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疑问是思考的火种,思考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考,经过思考才能解疑。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思考。通过创设具体问题的场景,以景激思;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以趣激思;体现作者表达的情感,以情激思。学生在质疑中感受思考的美,在解惑中体验思考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听、说、读、写、思这五个关键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辅之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胡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开启课程新视野[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5).
[2] 张锦华.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6,(8).
[3] 王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散文百家.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