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获奖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优秀论文 > 一等奖获奖论文 >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索

学校名称: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 作者:米军 更新日期:2019-10-09

摘要: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注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在不同层次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分层教学”是这一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的一个有效载体,它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从学生主体分层入手,设计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预案,并在课中实施分层引领,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评价形成和谐的求知氛围,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材”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探索研究

 

由于受遗传、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含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或同年级)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二、分层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要端正教学思想

  采用分层教学,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实行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二)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要缩小差别,首先必须承认差别,鼓励良性竞争,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深切的爱,热忱的期望,有时也会奇迹般地产生罗森塔尔效应的。

(三)要善于调控

  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应采用固定模式,分层并不是分而不变的,随着教学进程,要不断调整层次结构。

(四)要有适应分层教学的教材

  教材要便于自学,有弹性,教法、学法要寓于其中,教材本身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可读性,而并非所有教材内容都能进行分层教学。

(五)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教学实践中,是否需要分层或怎样分层,必须从班级的实际出发。

三、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去年以来,我们学校围绕着: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思想开展探索实验。在对分层教学的初步探索中,主要进行了学生层次分层,教师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学生分层练习,教师分层指导、分层评价等几方面的探索尝试。

(一)学生分层,明确培养目标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优),学生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一般占30%;b层(中),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有偏差,学习成绩不稳定,但具有可发掘潜力;一般占60%;c层(差),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能力较弱,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不理想。一般占10%。以上的分层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让a类学生自主探索规律,b类学生做适当的提示,c类学生则直接告诉他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做既能激发a类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保持c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针对教材,分层练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因此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练习,主要是对知识的直接运用,要求人人都会做,有利于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中等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指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探索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其他学生可以选做,尽力而为。分层练习时,我会明确告诉学生,哪些题目必须人人都会,哪些属于优生应该理解的题目,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

(四)分层作业,共同提高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作业是一项常规工作。作业难度稍大,学困生完成起来有困难,导致经常拖沓作业,容易失去对学习的信心;而题目难度过小,对优等生来讲,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收获却很小,作业的价值不大。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得以提高,同时也避免了抄袭现象。由于适度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减少了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大大调动了他们写作业的积极性,现在每天的课堂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学生们各取所需,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感,充分发挥了作业的实际作用。

(五)分层考试,精选考试题目。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考试试题,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计分方法,使各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当前教辅资料中的单元测试通常都是分ab卷,本学年,我们进行的单元测试都采用两套试卷,原则上参加过奥数学习的学生用难度稍大的b卷,其他同学采用a卷,个别学生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自己选择b卷进行测试。虽然这样会增加教师的阅卷工作量,但是避免了优生因经常得高分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同时兼顾了其他同学的需求,学生们反响很好。另外,测试题中,充分利用“选做题”、“一题多变题”、“一题多解题”、“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等最能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题目,使学生受到发散与聚合、直觉和分析等各方面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六)针对差异,分层指导。

  分层指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课堂只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且重点是中等生,两头学生则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困生来讲,其目的是耐心帮助、查漏补缺。特别是通过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上的难点。以前作业批改后直接发下去改错,由于对错题并不理解,部分学生交来的作业还会反复出错,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于是我改变做法,将课堂作业的错题放在第二天改,在课堂上把学生错误多的题目讲解一遍,让学困生完全理解错误原因。每天要求改完错题后再做新的作业,我在教室里巡回批改学生的上一次的错题,遇到还没有改对错题的学生,就当面指点,这样做不耽误其他学生做作业,又能着重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效果比较好。

对优等生来讲,完成平时的课堂作业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为了避免了这一部分学生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可以开展“每日一题”活动,由奥赛班的学生及对奥数有兴趣的学生,每人每天轮流出一道奥数题,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本子,记录这些题目及其解法。

  另外,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兼有a、b、c类学生。a类学生在小组中起主导作用,可以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相互研究、探索,经常会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极大地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进行对分层教学的探索,加大研究力度,细化研究内容,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 学苑教育,2010,(10).

[2]蔡美玉.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10,(29).

[3]夏永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4]张云侠.合理分层 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 甘肃教育,2010,(24).

[5]周一平.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

[6]周国瑞.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 成才之路,2009,(22).

[7]王荣飞.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9).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11048283号-2
技术支持:无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