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水井巷小学  胡宜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的,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满足,并常常在满足后很快消失。而兴趣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一旦得到满足,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浓厚。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数学知识中蕴含着许多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这些的特点。教学中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通过活动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位置》一课时学生凭“座位单”“对号入座”就在自然状态下开始了数学的学习、探索。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弄清楚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怎么分才能知道可以分多少份。再如,学生在学习10个十是100时,为让学生明白其意思。可以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分别捆成10根小棒,或把100颗小石子10颗10颗的分成10堆,就这样把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铅笔细又长,2象鸭子水上漂,3象耳朵听声音,4象小旗迎风飘,5象秤钩秤东西,6象口哨吹一吹,7象银锄锄青草,8象葫芦拧一拧,9象豆芽咧嘴笑。”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跟着老师画图形的草图,这样不仅让他们很带劲地画而且又加深了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又如教“钟面的认识”时,让他们画钟面草图,从而印象更加深刻。再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四、探索规律,引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内在规律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9加几”时,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总结出了“凑十”的计算规律。当学生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时,就能运用规律依次类推了。掌握了规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进一步引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的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总而言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即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数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二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4个男同学和2个女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个男同学和每个女同学都打上一局,一共要打上几局?又如:小朋友排成一列做游戏,从前数小明是第9个,从后数小明是第6个,这一列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等等。我把学生带出课堂,亲身实践体验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既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兴趣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好老师,教师只要用心培养学生兴趣,就会有好的收获。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