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在我国,0--3岁左右的儿童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父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然而,随着孩子心理需要及智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很难满足他们这些需要。而家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送孩子入园接受系统的的学前教育是孩子的状态,据多年的工作中的观察,多数幼儿刚入园是又哭又闹,不肯离开父母,对父母的依恋情感产生依赖行为,不愿呆在幼儿园,这种拒绝入园的现象,心理学上叫“分离焦虑”。
      造成孩子“分离焦虑”的原因是:孩子由家庭----这个他非常熟悉的环境,转入到幼儿园这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感觉到极其不安全,这种不安全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比如出现哭闹、拒绝、发烧、没食欲等诸多问题,就是所谓的“分离焦虑”。另一个原因是孩子本身,每一位孩子都有一个固有的生活习惯,并且严格按照这个习惯看待他周围的人物、事物、环境、生活,比较明显的表现为对生活细节的强烈的秩序感,如孩子在家里,养成了自己认为是规律的生活节奏,比如,饿了吃面包、喝奶,渴了喝水,随时和大人出去散步、游戏、睡觉由大人陪同,作息时间也非常自由,等等,这些成为定式的记忆非常强烈的印在孩子的意识里。当孩子到幼儿园后,一切都改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伟大的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博士再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期。幼儿的秩序敏感期在2---4岁最为突现,主要表现为他们习惯于生活中一定的发展顺序或行为准则,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他们想象中那样一成不变的,如果某天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感到特别难过,以哭闹来反抗,因此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新入园的幼儿建立秩序感而消减“分离焦虑”,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有准备的环境
      幼儿的秩序敏感期通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就会将自己从家人和外界事物中分离出来,掌握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来认识,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环境的准备和随后的改进是蒙台梭利教师的重要工作,在儿童进入环境之前必须做精心的准备。尽管教师不是教室里的中心人物,但他绝不是被动的,因为教师要对儿童所接触的环境提供一下支持:蒙台梭利教室的所有家具、用品、工作材料都符合幼儿的尺寸便于幼儿拿取;划分明确、有秩序感、系统性的区域,教育要有系统、秩序化的摆放,并要不断地清洁,根据儿童的心智发展,自创更多的适合儿童的蒙台梭利教具延伸的材料,协助儿童形成儿童与活动材料之间的“良好匹配”,启发儿童进行注意力集中的活动;对儿童做出真实、温和的反应,尊重每个儿童及他们的需要;制定相应环境中对教室和儿童都适用的行为准则。
二、教师的精神及观念的准备
       营造和谐、温馨、自由、便利、舒适的氛围,蒙特梭利教室就像一个家,家里有大人有孩子、有哥哥姐姐、有弟弟妹妹。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亲情关系,无论孩子是安静的、调皮的、聪明可爱的还是沉默寡言的,老师都能同样的、愉悦地接纳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们尽快熟悉小伙伴。教师不要因为儿童的坐立不安而心烦意乱,要明确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平静,自然,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产生对儿童的理解,获得和激化儿童意志力的吸引力。
      蒙台梭利说:“我们的学校一开始可比拟为疗养院,儿童在这儿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心智健康。”因为孩子会经由工作来建构他自己,“工作”是人性的特征,通过工作可解决人性的偏差(依赖、懒惰、任性、胆小等),使孩子从无秩序到有秩序、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相信儿童将通过工作建立自信并展示自己。
  三、入园前的家访工作
     家访时,教师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的提醒 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心爱的玩具,带上小标记让幼儿选择,告诉他这些标记是贴在它的物品上的,这样幼儿来园后认自己的水杯、毛巾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同时通过与孩子爸爸妈妈的交谈,与孩子建立感情,减少了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可缓解孩子心中的焦虑。
四、家长的准备
       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的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穿脱衣服等。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她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前两周左右,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包括玩具和新的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常与孩子沟通,以后要来上幼儿园,这里就有更多的玩具、更多的小朋友,给孩子提前预热一个即将发生的转变,做好思想准备。在幼儿园的安排下,家长与幼儿一起积极参与各种室内外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一起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引导孩子认识新的伙伴,了解新的生活节奏,并逐渐喜欢这里。
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要有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家长在家里务必按照这个规律照顾孩子,以保证孩子对现在新的“生活秩序”建立一致性的感觉,不至于打破刚刚养成的生活规律;比如现在幼儿园用水杯喝水,到家里就不能再用奶瓶喝水了,从而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以及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长要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并保证与老师的密切沟通。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一定要与老师保持一致。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期,使他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