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而且能获得自我难以言语的快乐。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提高幼儿自身的精神素质及审美能力,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智力开发“最佳期”,组织幼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美术活动,使他们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小手,学会更多科学的方法和表现的形式。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这需要我们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
         当前,许多人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幼儿绘画可以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才能”上,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工作中,我发现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有以下一些误区,一是成人式的画法,片面追求成熟的美,而忽视了幼儿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拿成人的尺度和标准以像与不像来衡量幼儿的作品,不停的让幼儿或帮幼儿修改这儿,修改那儿,给幼儿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打击了幼儿创作的欲望,使幼儿感到自卑,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二是教师错误地理解让幼儿自由地画,在上课时让幼儿随便画,不管不问不辅导,完全放任自流,使教育没有了实际内容。三是临摹式画法。课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让幼儿比着画,这样死板僵化,不利于幼儿独立创新精神的培养,压抑了幼儿的自我潜能,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绘画的兴趣被磨灭了,陷入了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得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怪圈中。四是程式化的造型,如简笔画画法、卡通式画法,限制了幼儿们自由创意发挥的天赋,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自主性的发展。五是有的家长喜欢购买类似填空、填画蒙纸学画之类的书给自己的幼儿学画。其实,这样画不能提高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幼儿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无法得到体现。
近年来,随着国外幼儿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实施,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受到了很多批评。幼儿美术教育应体现全面育人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既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也是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幼儿参加美术教育活动,对自身的成长最有益的是在画外,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真、更善、更美的人,绘画将成为他生活的一大乐趣。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
   (一) 教师观念要更新。过去的美术教学,人们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注意孩子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形圆不圆,颜色对不对,是否与老师的范画一样……这样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忽视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的意义,抑制了儿童健全人格和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决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关于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和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根据这一目标,在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走出以前的误区,为幼儿提供宽松自在的环境,引导幼儿多观察,让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作画,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  二) 课程设置要优化。美术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美术的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具体的说,美术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形象;美术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有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原有的功能,追究其原因在于对美术教育的是指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把美术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比如:教师满足幼儿图画时内容是否丰富,主题是否鲜明,而忽视美术教育形式方面的有意识培养训练,或者是在美术形式上(即构图、线条等)的训练不得法,以临摹一些成人设计的简单形象为主要手段,因而造成幼儿过早地步入“模式化”的局面。
         美术教育的根本,必须着眼于审美教育这一条主线,从提高幼儿艺术素质入手,以美术教育为纲,系统地、有序地组织和设计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把线、形、色、构图等基本要素,作为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核心。从美术教学内容和进程来说,小班以随意涂色、意愿画为主;中班以基本形、构图为重点,并接触多种作画工具;大班以线条画、水墨画为重点,并接触多种作画种类。除了绘画以外,还要对幼儿进行手工、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系统的安排,对幼儿美术兴趣的保持、美术技能的提高、美术表现力的培养更有利。
  (三) 遵循原则要到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活动,并以活泼新颖的形式导入活动,活跃教学,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并与幼儿平等参与绘画活动,共同讨论,让幼儿发表自己的建议、设想,有时因孩子的大胆设想而改变老师的设想。总之,要进入孩子们的天地里,和孩子同处一个世界,用一颗童心来认他们的发现和理解。孩子有了高兴的心情,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深化,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2、创造性原则。要让孩子自己动手,把潜意识中的“创造图象”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幼儿绘画作品。在创造绘画之前,要善于提出一些诱发幼儿主动观察的主题,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远看,近看,还是蹲着看,站着看等。这样,为幼儿的创造性绘画打好基础,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动脑,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创造的思想。
    3、活动性原则。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一味地教孩子坐下来画画。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必要时带孩子到大自然或创设的情境中多活动多感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克服记号性和概念性的绘画形象。如画动物,可带领幼儿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的不同动态,这样表达出来的作品生动形象,更真实。孩子们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灵活的引导,自然会影响到孩子的作品的质量。
   4、观察性原则。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观察时要以幼儿自己的眼光,教师不能替代。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我们知道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写实的,也有不写实的。幼儿一般不适宜写生课,要允许幼儿在事物的原有特征上发挥想象。
(四) 美术活动要创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表现力,它不是少数智商高,技能好的幼儿的专利。我们会发现,许多幼儿的绘画作品有一种怪现象,同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会画出思维水平差异悬殊的画来,原因是成人过多的干预,成人太看重对作品完美的愿望,往往妨碍了幼儿去创造自己的图式。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坚定不移的注重幼儿生理心理水平,把幼儿从成人规定的图式中解放出来,幼儿都有着这样的潜力,幼儿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必须站在幼儿的视点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如画小鸟,我们应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鸟,也鼓励幼儿画想象中的鸟,头、身体、翅膀、羽毛、眼睛、嘴巴什么都能变,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游戏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创新要付出劳动代价,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轻松的消遣,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使幼儿沉浸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教师还应该为幼儿创新提供环境,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作品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我们幼儿美术领域有一定的超越。
三.幼儿美术教育手段的优化
         美术教育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 都是建立在具体的美术活动之上。采取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优化美术教育手段,这也是优化美术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举措。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中小学来说更显趣味性和游戏性;美术教育活动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活动来说更显艺术性和随意性。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手段非常丰富的。从形式上来说,教师除了对幼儿进行正规的集体教学以外,还可以灵活地运用小组、个别的形式,使幼儿尽量多的接受到教育。
美术教育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性情,又培养了幼儿的综合能力,活跃了思维。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幼儿各自不同的审美个性,放手让幼儿更大胆去想象表现自我,通过美术教育,使美术成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美术,“美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可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塑造和描绘的是具体的、人们借助视觉可以感觉到的实际物象的形状外貌,这样对象的外形便是美术的基础,造形是美术的特殊功能,所以我们现仍称它为造型艺术;还由于美术形象是在空间二维或三维中展开,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空间艺术;又由于美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客观事物视觉形象的构成因素,人们欣赏时也是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它的形象的,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从它存在的方式看,它是静态艺术。   一、在幼儿艺术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应更新观念
 (一)从“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审美教育”的观念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审美教育”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行动指南。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设计、方法选择和教学组织均应紧紧围绕“审美教育”这一中心,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能真正萌发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当前,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教师让幼儿观察、模仿、记忆及回答事前教师准备好的问题,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转,不能跳出来,即使是跳出来了,教师又马上拉回去,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这种“教师本位”观只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要“砸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三)从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极的。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儿怎么能发明,又怎么能创新呢!因此,幼儿艺术教育必须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小精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要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画一些他们无法理解、莫名其妙的图画,唱一些晦涩难懂的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当然,幼儿就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有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第四,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需要,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扩展和更新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幼儿艺术欣赏方面,要求用美的事物、艺术作品感染幼儿,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表现方面,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能整理生活印象,感受各种艺术手法的传情作用,初步表现美;创造方面,要求给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好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音乐教育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自制简易乐器、自编歌词、自唱、自奏、自跳等。灵儿童网站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力,儿童的创新力是指创新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开始的乱涂,逐渐画出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象征性地创新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的轮廊的形象,再到图画期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创新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幼儿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打破成人美术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独特的现象,正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新力。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审美客体有情感的感知,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新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的活动。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概括地说,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新包括两方面:一类创新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新。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儿童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像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另一类创新是幼儿审美心理意象的创新,这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新。《纲要》中的艺术领域对两类艺术创新都做了说明,并且特别强调审美心理意象的创新。指导要点里第二条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新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要求的偏向”。内容与要求第三条也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新,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创新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力的培养呢?
一、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善待童真,细心呵护幼儿艺术的天性。
我们知道,幼儿画画、唱歌、跳舞、讲故事都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幼儿的画稚拙、天真,唱歌跑调,跳舞时动作不协调,故事讲得不合情理,这些虽然与教师教学的要求不一致。然而,这一切都是幼儿的充分自我表达,给人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的感受。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意对待幼儿的“异想天开”,要善待童真,细心呵护幼儿的艺术天性。
(2)精心设计,诱发幼儿创新的灵感
           个体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培养出来的,幼儿的创新更是如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诱发幼儿创新灵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让幼儿“画太阳”,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幼儿在纸上“依葫芦画瓢”。而精心设计的,诱发幼儿创新灵感的教学就不是这样。教师应先画出她心中的太阳,然后用故事或语言诱发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如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直射时的、冬天太阳暖融融普照时的、春天太阳催生大地嫩绿时的。只有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感受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和情境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火花,释放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 自主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新性的前提。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新性可言,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来自于教师的信任尊重。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他们不是按照事物的原型如实地复制, 而是创新出与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或结构的形象, 这其间有幼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经验,也有在经验之上的想象、 创新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新,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新的快乐。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始终坚持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孩子绘画的表现方式本来就没有外在的标准,即使最简单的线条, 也能被用来表现很复杂的事物,例如:一次秋游结束, 组织幼儿用笔把自己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有的小朋友画了秋天美丽的菊花,有的画了秋天丰收的水果, 有的画了秋天的公园、小朋友在拾落叶等等, 这些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 基本上能反映秋天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 于是在布置画展时,我将这些作品挂在醒目的地方,并组织幼儿评价,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减少规定 ,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人人生而具有创新性,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 它需要自由的空气、激励的土壤。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新力的发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新的自由, 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譬如在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我先带领幼儿秋游,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幼儿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色,最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创作计划, 如“你打算表现秋天的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想运用什么方法”等等,让幼儿自己设定创作内容, 自由选择创作材料,有的幼儿选择了多彩的橡皮泥, 说要用橡皮泥制作秋天的各种水果,有的对绘画情有独钟, 有的是多管齐下,又是折又是剪又是贴。在我们的鼓励下, 幼儿不断创新,一幅幅集画、折、剪、贴为一体的错落有致、生动活泼的秋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纵观整个创作过程,幼儿极其投入,注入了满腔热情。由此可知, 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 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创作,并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 这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
       3、尊重幼儿, 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即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这样会给他们的创新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判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新。在教育活动中常有这样一种做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一位幼儿创作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它既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它的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幼儿创新力的发挥。因此,给幼儿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是儿童发挥创新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尊重、信任、容许、赞美的环境中,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出创新的潜能。
三、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方式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平时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有趣的、另被他们理解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美术是一种符号系统,幼儿在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进行情感表达时,必然受制于他们所使用的美术媒介。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会因为美术技能的限制,不善于或是不能将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可能因不会画而变得不愿画,他的创作欲望就会爱到压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四条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要点第三条也提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帮助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并创新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显然是必须的。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基本技能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可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运用观察、体验、联想、欣赏等方式进行,重在帮助幼儿掌握运用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方法。
   3、帮助幼儿进行创新性的画面表达。
 画面表达是指儿童通过美术的工具和材料,把知觉和体验到的东西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从表现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例如,创作“放风筝”,需要学习画动态的侧面人物,表现小朋友放风筝的快乐场景。我没有直接去说教怎样画,而是先带幼儿去放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放风筝时的神态、动作,并与静态的侧面人物作比较,找出其不同点。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创作“放风筝”,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发现幼儿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想法,随时加以肯定,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创新性的发挥。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