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校长书记.董群英
一、学校简介
重庆市璧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渝西绿岛——璧山县城,创办于一九九三年,原名璧山县聋哑学校,先后在县委党校、校办企业公司租房办学,于一九九六年迁入新建的现校址。二00三年学校正式命名为璧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璧山县特殊教育中心。
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综合学校,招生对象为本县范围内的听力障碍和轻中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现有9个班级,在校生100人,其中聋生40人,智障生60人,教师24人,主要承担全县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和课题研究等任务。学校占地面积15亩,校园环境优美,内部设施完备。
学校秉承了“有爱无碍,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管理,育自强新人;依法治校,创一流特教”的治校方针,重视聋生的职业技术,先后开办了包装、缝纫、美容美发、印刷技术等专业,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于200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殊教育技术教育实验学校”。艺术教育是我校教育的另一个亮点,学生表演的舞蹈多次获国家、市、县级大奖。
二、艺术特色情况简介
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制定了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秉承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开展了多种艺术课程及兴趣活动,力图给残疾青少年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哺育。
(一)组织管理
成立了以校长、书记董群英为组长、副校长姜来为副组长、教导主任鲍晓娇、德育主任兰利、律动教师安秋瑾、音乐教师朱虹、美工教师袁媛、体育教师邹华为成员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将艺术教育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进行总结。
(二)课程渗透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达到100%。结合国家规定及学校实际,我校在聋部开设了每周两节律动课、智障部开设了每周三节唱游与律动课;在全校所有班级开设了每周四节体育课及每周二至三节绘画与手工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感受、努力实践,掌握艺术技能,不断提高艺术修养。
(三)课外辅导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我校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建了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小组,包括舞蹈、手工、体育、电脑等。针对学生喜爱舞蹈这一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聘请原璧山县文化馆书记胡珍蓉老师对本校律动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律动课的教学水平和课外活动水平。积极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其艺术潜能,培养艺术人才,既净化学生心灵,又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开展
根据学生特长,结合相关节日,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校级艺术特色项目活动展示,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艺术月,开展“扶残助残 共创和谐”、“我的艺术作品展”、“快乐的六一”等活动,学生参与面达到85%以上。
(五)教育成果
从1999年至今,学校多次参加县、市及全国性比赛,屡获大奖。
1999年9月,舞蹈《吆蝗虫》获“小荷风采”全国银奖
2001年11月,舞蹈《山娃闹春》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银奖,广西片区金奖
2005年4月,舞蹈《金龙舞春》《闹春莲萧》分别获“新苗奖.全国第二届儿童舞蹈大赛”金、银奖
2009年12月,舞蹈《伙伴》获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表演奖铜奖
2010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2012年9月,学校被评为璧山县艺术特色学校(舞蹈)
2012年11月至今,创建重庆市艺术特色学校(舞蹈)中
三、科研能力简介
学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教学成绩显著,有近80篇论文在国家、市、县获奖或发表。学校分别于2004年、2009年承办了两次渝西片区教研活动,主持研究国家级、市级、县级课题5个,曾多次接待上海市聋教考察团、永川、合川、綦江、长寿等同行的考察,得到了国家教育基教司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及兄弟省市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赞许,为璧山县残疾人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