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主体形式。就是指在普通小学的正常班级里,招收少量的智力落后儿童、视觉听障儿童、视觉障碍儿童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生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原因,要取得一些进步往往要比普通儿童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教师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学生的管理者,以及成绩的主要评定者之一,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和必要性出发,主要探讨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教师 随班就读 主导作用
一、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概念和意义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主体形式。它是指在普通小学的正常班级里,招收少量的(一般1~3名)的智力落后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等特殊儿童,随班学习的一种办学形式,也是使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也叫做“一体化教育”或“回归主流教育”。从定义可以看出,随班就读就是招收残疾儿童进入普通课堂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残疾儿童能够在普通课堂中和其他儿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是正确的,它是架在残疾儿童与正常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
其意义重大,通过它,残疾儿童可以在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获得明显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健康效果。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与发展,使残疾儿童能够时时刻刻都在健全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成长,让残疾儿童从小就建立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受到健全学生的影响和帮助,增加与健全学生交流机会,这对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对残疾儿童的缺陷进行补偿,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随班就读普及了义务教育,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和促进,它是解决我国几百万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随班就读的地位,也为随班就读的实施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由此看来,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是不可缺少的办学形式。
二、 随班就读教学中确立教师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对健全儿童、青少年是这样的,对于残疾儿童、青少年更是这样的。在普通学校的正常班级里,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激发者和辅导者。由于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增多和发展速度飞快,教师要在短短几年里的学校教学时间里把教科书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变成了多样化,而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也变得复杂了,不再是传授现成的书本上的内容,而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到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相互作用时,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随班就读的主要特点是以个别教学活动为中心。在去全班整体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课堂集体教学内容,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课前预习个别引导,教学重点的课堂个别指导,教学难点的课后个别辅导,每份随班就读课教案至少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环节。每节随班就读课,都至少落实一项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与健全儿童相对而言,残疾儿童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呵护。
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知识的获得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依赖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特别是学校教育最多,而担任随班就读的各科教师是残疾学生步入社会的引路人,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残疾儿童由于生理上有缺陷,使其在健全学生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亲近和了解他们,以便针对性地实施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正常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残疾儿童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因素,语言、思维和能力都受到了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比同龄人低,在帮助他们随班就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能被忽视。
三、 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班就读的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要取得进步往往要比普通学生付出的更多的努力。而教师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成绩的主要评定者之一,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一) 根据残疾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残疾儿童由于生理上与普通儿童有差异,使他们的心理造成自卑怯懦、蛮横无理、任性、不服管教、以自我为中心,残疾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超过了正常儿童,随着年龄的逐渐发展,他们之中很多人总是认为生活中亏欠他们很多,所以他们就形成了向社会索取多于回报的病态心理。这些特殊的性格和心理往往使他们脱离集体,自我封闭。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残疾儿童树立信心。使他们相信,自身的缺陷经过艰苦的训练是可以弥补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所以,教师要帮助残疾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一个真是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叫相某某,该生外表文静,诸多方面表现均不错,平时学习也很努力,对集体的事也很关心,她在教师的眼里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但是她的性格很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同学相处,她喜欢独来独往。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苦笑,还经常有一些幻想,给老师写一些令人发怵的字条,扬言自己要像江姐、刘胡兰、秋瑾那样死去。后来,老师开始留心她的言行举止,经常叫她到身边来谈话,询问有关内心苦闷的原因,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加强对她的了解。老师采取了一些措施,教师尽量的亲近她,还主动地给她补课,使她有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老师还抓住了她的特点,来提高她的积极性。如:该生劳动很自觉,每次值完日,教师就在全班面前表扬她。除了教师的表扬外,全班同学的支持和理解也很重要。经过老师的努力,同学们把她作为班级的一员,在生活中关心她,学习中帮助她,让她觉得自己也是班级的主人翁。于是,她变的开朗了,也学会了关心他人。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不应该把目光集中在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这是对性格孤僻的学生心理的好办法。可见,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是残疾儿童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随班就读的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都依赖于教师的教导,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个别教育计划,用最有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和个别训练,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和与自己挑战,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给残疾儿童更好的爱,教师的作用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
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不好,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动摇。反之,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那么随班就读的学生进步就很快。所以,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工作顺利发展的关键。
(二)从做残疾儿童家长工作和家长心理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的教育的起点,首先是在家庭,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廷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残疾儿童的成长并不是依靠学校教育决定的,而是取决除学校以外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各方面的影响相互协调为基础,而家庭教育是另一个主要方面。大家很难想像一个生活在过于溺爱或缺少温暖的家庭中的孩子能够在学校里很好的学习。而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心理状态。残疾儿童的产生是家长的不幸,这会使家长产生与健全儿童家长不同的心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残疾了,没有希望了,读书也是没有用的,不想让孩子学习;有的家长只想让孩子学点技术,将来找碗饭吃,学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还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残而不废,但又不肯在教育上下功夫。根据这三种态度得出的三个结论,第一种是只养不教,任其发展,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无理取闹等不良行为,就连最基本的能力也没有;第二种是要求不高,但又安于现状,所以不能主动配合学校工作;第三种就是态度不好,方法严厉,使残疾儿童的心理产生恐惧,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向家长做宣传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反应了人们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教师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家长学习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常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而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其次,家长要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要求,学校向残疾学生家长提出要求,有的是对教育全体学生提的,有的是对教育残疾学生提出的。在提要求时,教师要把学校的要求原原本本地向家长交代清楚,让家长理解要求,在交代要求的同时还要交代方法,让家长自己怎样去做,在提出之后,家长要认真去做,并把有关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再次,就是家长要配合老师给学生做好的家庭辅导。残疾学生置身于健全学生环境中学习,即使学生再怎么认真听,也不能把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全部掌握了。因此,家长要与教师配合,帮助采集和加强学生复习和预习。为了使家长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制定一个辅导计划,介绍给家长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解决家长在辅导中出现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在补偿学生缺陷上两者的作用是不可能替代的,缺少其中哪一方面的作用都不利于随班就读工作,而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起来,教师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同情残疾儿童的家长,理解家长送孩子来普通学校就读是期盼孩子早些实现康复的心情。其次,教师要有争取随班就读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坚持干下去的毅力,并把这种思想告诉给家长,使双方能过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第三,教师要主动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例如,及时告诉家长,学生的进步,让家长给孩子鼓励,对学生的其它方面存在差问题也要及时告诉家长,并与家长共同解决,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传、帮、教的过程中。
传:就是指教师要向传授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身心特点有科学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残疾孩子。
帮:教师要帮助家长公立正确的残疾儿童发展观,使家长认识残疾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认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使他们与孩子一同树立信心。有一位大夫的孩子由于先天性听力受损,他对孩子可以进入普小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可以在有声的世界生活,但又顾虑重重,于是他来到学校,学校里的教师和执教者不厌其烦的接待他,给他介绍情况,清除顾虑,使孩子顺利进入普小学习,由于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选择学校的最佳方案,所以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期末得了双优的好成绩。目前,该生已顺利升入三年级,学习水平保持在优良之间。
教:教师要给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使家长能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掌握辅导学生学习文化的方法,随班就读工作学生的正常学习,又要保障残疾学生不掉对,课上时间紧,教师与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产生了矛盾,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时间,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时间,要想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师把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应达到的程度和训练方法教给家长,家长积极的配合,就可以在随班就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 随班就读工作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应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存在着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层次和差异性。教师不应将普通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衡量残疾儿童,普通学生能做到的程度,残疾学生也要做到相应的程度。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就没有注意到残疾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和随班教育的存在。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有残疾而忽略了他们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例如,不能因为听障的学生听不清和说不清,教师就马马虎虎地读课文,不让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之,教师要根据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当的发展水平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长期在普通学校教普通学生的教师,对刚接触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有的教师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教学,没有照顾到残疾学生,把残疾学生当成普通学生一样,使他们的学习内容和进度是完全相同的。往往这样,残疾学生的学习态度处于放任的状态,只能混日子。有的教师是放慢教学进度,照顾残疾学生,而忽略了普通学生,让普通学生感到学的东西不够深。
由此可见,教师在随班就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摆出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是“随”与“被随”的关系。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满足正常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再给予残疾学生适当的帮助。让残疾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残疾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他们同普通学生一直发展,让他们在正常环境的影响下,其自身的缺陷得到补偿和矫正。最后,教师要以残疾儿童的接受能力为依据,把要求与重点结合起来。打好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残疾儿童提高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残疾儿童自身有缺陷,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教师在学习内容上不能搞“一刀切”。有的残疾儿童对接受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就不能降低标准,要使用各个方法让他们学会学懂;有的残疾儿童对接受和掌握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困难,所以都降低标准,把这部分时间发展发展他们其它方面,扬其所长是要求的重点。
随班就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因为随班就读的教师是残疾儿童知识的传播者。在随班就读工作中能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残疾儿童有一颗爱心、耐心和较强的责任心,使随班就读工作顺利的发展,使残疾儿童健康的成长。我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一定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郑小萍 “重视学生个性,帮助树立自信”《特殊教育》
2、林雪征 “怎样辅导张悦学习”《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手册》
3、《心理学》张焕庭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给教师的建议》,瓦•阿•苏霍母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5、《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版
6、《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何华国筑,台湾特殊教育学会编,台心理出版社印行
7、《怎样培养教育弱智儿童》 丑荣之、王清汀、梁斌言编著,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8、《弱智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 D•M•杰弗里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