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是我对孤独症孩子的称呼。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口头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奉献。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多年来我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慧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让孩子心里充满阳光。
学生心田,需用老师爱心与责任心去浇灌,尤其是那些“星星”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不愿与人交流,生活空间狭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容易产生偏激、自卑等心理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让他们的心里充满阳光。
2012年,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叫刘凯愈。当我第一次与他见面,看着眼前这个高高壮壮、很帅气的小男孩,我怎么也不能把他与“自闭症”这三个字联系起来。但当我与他简单的对话后,我发现他与别的孩子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在简短的对话中,他的目光也不能保持与说话人对视,同时多动不安,讲话生硬、刻板,不能与你正常交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在情绪不好时,自制力和自控能力差,不听老师的指令,有时大声喊叫,课堂上有时会随意走动,不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会不分场合的自言自语或唱歌……
看着这个完全不受我控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我一时不知该怎样对待他了。在课堂上是置之不理还是与其他孩子同样要求,当他出现状况时又该怎样处理呢?通过与孩子母亲的交流,我了解到这种孩子是需要反复强化常规习惯的,放任自流,只能助长他的任性行为。这也让我明白了对特殊儿童单纯的怜悯、同情、任其性子发展无益于他的进步与成长,那种爱只是狭义的爱,这无异于纵容、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
于是,我在控制课堂秩序过程中,对他需要给予更多专注,开始时对他在课堂上要随时点名,对其提出要求。如:刘凯愈坐好了,看黑板。如果不点名地提要求没有丝毫效果,因为他没有意识到你是在对他提要求,你说你的,他的注意力根们没集中在你的话上。只有当你点着他的名字,或者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他才知道是对他说。慢慢地,当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发出指令时,他也能自觉遵守了。为了帮助他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每节课我都会多次提问他,当然最开始还是让他以模仿为主,每次都是别的同学或全班同学都答了一遍后再叫他答,逐渐地,他已经适应了课堂,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不再是被动的回答问题了。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也没有丢下他,虽然他还不能正常地参与讨论,但小伙伴们的关心与帮助让他能够适应课堂上的各种活动,保持与大家同步。在集体活动中,同学们也没有放弃他,大课间、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等各项活动都有他的参与,现在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他身边的情况下,他也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听到铃声站排、跟着音乐做操,有了一点集体互动的意识。当然,他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作为老师要理解、容忍,要表现出爱心和耐心,老师可以抱抱他,用轻柔的话语安慰他,并给他一些小礼品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二、 对待工作要有永不言弃的恒心
今年,我教的一年级学生很特殊,全班7名学生,全部自闭。而我在他们看来,是他们小小世界以外那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没人愿意理会老师,没人在意我讲的内容,没人思考我提出的问题,而且几名女孩程度特别不好,瞬间抓狂、暴躁、毫无征兆的哭泣或大笑,有时还突然从座位上冲出来大吵大闹,情绪波动很大,这时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极力安抚他们。安静时,他们更加感兴趣的是窗外的树影,头顶的天花板,书桌里的零食和陪读家长的脸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不只是封闭自己或单纯的不爱听课,他们的自理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情绪与智力的双重影响,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常常是我忙了一节课,却感觉毫无收获。在课题上还有一半是陪读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家长往往是很着急,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布置一项任务,家长像比赛一样教孩子直接说答案,带孩子做,甚至嫌孩子慢,家长包办代替或斥责打骂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机会。作为老师我很无奈,只好课间私下同家长谈心,改善这种状况。课堂上,我不断鼓励孩子相信自己,自己动手摆学具,边摆边说,慢慢的大多数孩子有了更多更少的进步。
三、要有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一颗彗心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表扬这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能让一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抛开医学的理性判断,用浪漫的眼光看待这些自闭的孩子,我把他们比喻成折翼的天使,有时我在想也许他们真的曾经是天上最美的天使,上帝的宠儿,但由于心怀执念,不愿听从他人安排,被一棒子打落凡间,在跌落的那一霎那,折断了翅膀,乱了心性,关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自闭症的学生正如这折翼的天使,虽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欣赏,相反,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我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给他们插上爱的翅膀,使他们同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
自闭生的行为习惯、常规训练需要老师时时盯紧,随时提醒。比如说最初的找书、翻书训练及课前准备,上课不喝水、吃水果,不顺便下地,有事请假等,这些要求真的很简单,但是对于一年的自闭症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安慰的是,现在大部分同学基本都可以完成了。在课堂上的主动对视、倾听,模仿,听从指令,以及表达需求,集体合作等能力的慢慢进步,他们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早晨进教室和老师问好了;课堂上去厕所知道要先跟老师请假了;放学时同学们站排走出去时总是会说”老师再见,老师您辛苦了!”看到这些,我真是太幸福了!
陪伴着孩子们一路走来,虽然路途并不平坦,但能分享孩子们成长之路上的进步与喜悦,我是快乐并幸福着。同时,在我们第二实验小学,这些“星星的孩子”拥有着与普通孩子同样的接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都在用爱温暖着他们、关心着他们,希望他们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课堂上,这些孩子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里没有歧视,有的是老师们更多的关注和引领;有的是与同学们合作学习的体验;有的是良好的习惯在一点点地形成。
在与普通孩子共同学习的同时,我校还针对这些孤独症儿童开设了集体训练课,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能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并加以培养,形成一技之长,为今后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助力。
在课外,学校还积极为这些“星星的孩子”提供各种与人交流、展示自己、获得更多社会关注和理解的机会与平台,努力让每一个“星星的孩子”将来都能真正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特教工作丰富多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用心去开拓。自闭症儿童是早晨初生的太阳,美丽而可爱,让我们把所有对学生的感情都凝结成一颗爱心,一颗恒心、一颗慧心;用心播撒阳光,让阳光洒遍每一颗童心,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