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近十几年来,回归主流成为特殊教育的主要趋势,提倡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共同相处、学习、互动的机会,并强调每个学生应有相等的学习权利和公平的教育机会。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种全纳教育的安置模式也在国内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近年来更进而提出了“融合”(inclusion)或“完全融合”(full inclusion)的理念,不再将特殊学生分离教育,强调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融合教育不只是单纯地指某种特教安置形式和策略,而是一种促进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在这种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聋生作为特殊教育的群体,也同样以随班就读的方式安置在普通学校中,聋生在普校的教育现状及回归主流社会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思索的问题。本文从普校的设置、教师专业发展及聋生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聋生随班就读利与弊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聋生随班就读的利与弊
      20世纪以后,教育成为全体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权利,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及性主张所有的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面对这种教育趋势,普通学校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如随班就读和特殊班等,从而实现普特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强调普通学校在不影响普通学生教育的原则下,作出改革以适应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特殊儿童,强调有意义的融合,共同成长,主动改变。在我国,除了特殊教育学校外,对残疾学生较为普遍的安置形式就是随班就读和特殊班。随班就读是在融合教育理念下指导下的特殊学生的安置形式。
      目前我国针对聋生这一群体,也是采用随班就读的安置形式。聋生的随班就读即听障儿童康复后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他们大都是或经过机构、家庭康复,或系轻、中度听力障碍,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孩子。从全国的现状来看,确实有一部分的听力障碍的学生回归了主流社会,和正常学生一样接受同等的普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南方部分发达的城市,例如上海等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教师为聋童量身定做的随班就读支援,让聋生能更好地融入到了普通学校就读。
      而从大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实践来说,立足于聋生的发展角度来思考,我觉得听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存在它的利与弊:
      一、从普通学校的配置看待聋生的随班就读
      聋生的随班就读一般是在普校除了有随班就读的聋孩子,同时还设有附设特殊教育班的学校开展,这样的学校都应建立资源教室,并且有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支持。随班就读聋生的教学活动平时主要随普通学生进行,但是对于普通班教师不能解决的特殊教育需要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到资源教室解决,或者到附设的特殊教育班中跟班学习一段时间。也可以部分课程到特殊教育班中学习,部分课程仍然在普通班级学习。
      同时,资源教室和普通班级也向在特殊教育班的聋生开放,聋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灵活地到普通班级或资源教室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活动。这种形式,一方面为聋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支持,同时也为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措施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聋生提供了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和活动的机会,这是以前单纯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单列的特殊教育班所缺乏的。
     但是,我们都清楚,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教育的投入也存在差别,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种保障聋生回归主流的资源教室往往附设到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特别是大部分的普通学校没有建立这种资源教室,同时普特的教育资源也是各自分开的。这种结果导致部分聋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种种的不适应,很快就回归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
      二、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看待聋生的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的开展和全纳教育的推行,使得普通学校的教师开始接触到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而聋生就成为班级中的具有语言学习、情绪、行为问题的学生,这些问题是普校教师必须解决的,因此需要普通学校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随班就读地开展,普校的教师在观念上,得到了很大地改变,他们逐渐地对聋生的、得到认可。比如大部分普通学校的教师应认识到开展随班就读,不仅聋生接受教育的需要,也是普通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在普通学生和聋生的共同学习中,普通学生会发现儿童之间的更多差异,了解他人生活、学习的困难,学会接纳差异,认识到互相理解、扶助和帮助的意义,并在共同学习中学会有效帮助特殊儿童。这对培养每个儿童善良、宽容、理解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等良好个人品质是不可替代的良好课程资源,对每个儿童的个人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但是我们从普校教师的压力来看,普校教师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普校教师满足聋童特殊需要,就是要不断监督并研究听障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听力和言语水平,并结合学科教学、聋童生活,在实践中提高聋童对语言的辨别能力、理解学科教学语言,帮助聋童学会根据语境变化自如表达思想,进而发展聋童的语言。
      二、满足聋童特殊学习需要就要有针对性的学科学习辅导。教师应该使聋童的语言和学习成绩同步前进。满足聋童特殊需要,还应包括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照顾。而对于普校的教师来说,他们负责的学生人数众多,要处理好聋生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教师都是力不从心,而他们建议这些聋生还是回归到聋校进行系统的教育,这样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大多数的普通学校的教师他们自己感觉到非常缺乏特殊教育理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对班级的听力障碍的学生都有接纳的态度,但是他们大部分倾向于把特殊教育学生安置在特殊教育学校。
      三、从聋生自己个性发展角度来考虑聋生的随班就读
      听力障碍学生的随班就读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故受到了听力障碍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而且听力障碍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正常学生相比也无明显的差异,如果普通学校采取一些特教措施及在他们基本克服了因听觉损失而带来的障碍之后,他们也能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随班就读可以使他们生活在一个优越的有声语言环境中,让听力障碍学生与健全学生真正融合,这样可以改变他们长期以简单而不规范的手势语代替有声语言的习惯,也使听力障碍学生语言功能得到恢复与加强,口语能力提高,满足他们说话的本能,消除孤独、自卑和依赖感。这些无论对听力障碍学生本身,还是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家庭及其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听力障碍较轻的孩子能得到回到普校就读,而大部分的中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的孩子还是选择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因为大部分听力障碍的学生由于听不到或者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声音,听不懂教师授课的内容,学习成绩较差,跟不上普通班的教学进度。与普通学生交往存在障碍,学生心理负担重,不愿与人沟通交往,有些听力障碍的学生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普通小学毕业后,听力障碍的学生升入初中、高中的机会较小,难以参加高等教育考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回到了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再教育。
      数名在中国普校随班就读初中和高中的聋人(重听人)给我写信谈到他们的想法,他们不喜欢在中国普校读书,听力不佳,听课困难,借助同桌同学的笔记,回家预习还复习,忙于应付考试,公布成绩排名次,心里压力大,觉得太没劲很讨厌。
      总之,聋生的随班就读,体现了关注聋生,并且创造了能满足他们不同需要的教育环境,对于推动聋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对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环境与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自立而有益于社会的公民,具有重大意义。随班就读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特殊教育模式,强化了聋生与普通学生的交往。在共同的学习中,特殊儿童学会不自卑,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提早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进而迅速成长为自食其力、受社会欢迎的人。为了让聋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主流社会,我们的教育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随班就读的利与弊,适时提供合理的资源,配套的设施,同时提供各种支持性的服务,让随班就读真正成为回归主流社会的一面旗帜。
 
参考资料:
《实施全纳教育推进聋生随班就读》  于冬梅
《听力障碍学生从普通小学转入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与思考》中国论文网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的随班就读》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丽萍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张宁生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回流的反思》余晓燕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