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教育。学校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品格高尚、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认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内容中每一位物理学家的奋斗经历,更能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执着追求的良好个性素质和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而且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阅读材料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德育较少,教师容易把握,学生也容易感受到;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背景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能够体现出德育功能。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在教学前充分吃透教材,把握德育的目标控制;在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实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关键词:德育,爱国主义,辩证唯物思想,渗透
浅谈物理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从本质上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德育是把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怎样在各科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学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德育教育因素,正如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关键问题是我们能否善于挖掘、具体分析各学科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与德育的必然联系,科学地进行德育教育。
物理学科是各类学校教育中设置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地位。由于物理知识具有精确性、可测性、实践性、客观性和局限性等特点,所以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即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又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号召,在本文中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的德育内容应该以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核心。物理学是一门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学科,教材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有关章节介绍古人对科学技术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讲磁场、磁针应用原理时可介绍我国在十一世纪末就已经发明并使用了指南针,而国外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最早是在十二世纪末,比我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
通过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远景,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愿为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如: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可普及一些航天知识,介绍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1984年发射同步通信卫星,以及后来发射的可回收卫星,再到2016年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及返航等等;在介绍光的三原色原理时,可谈谈蒋筑英在攻克彩色复原技术难关时的忘我精神;在有关原子核的教学中,可介绍钱三强夫妇在核反应研究中, 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是他们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事迹都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用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时间都很有限,如何把有关内容恰当地融进教学之中,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应点到为止,不需深入探讨,更不要牵强附会地联系教学内容,否则会适得其反。不要总把“爱国”两个字挂在嘴边上,要就事论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件中认识到祖国的伟大,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二、在物理教学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概括和总结了当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全部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很多观点都可在物理学中找到佐证。将哲学观点有机地渗透入教学中,无异是对政治理论课的一个很好补充,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教学中,在讲清基本概念、理论的同时,适当提一下科学史上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过程中曾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辩证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如:在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提到在机器工业非常发达的时代,人们发现机器能不断地对外做功,但却总要消耗能量。当时就有人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能不能设计一部不消耗能量就能不断对外做功或消耗很少的能量,却可以对外做很多功的机器,即制造永动机。这种美妙的设想很吸引人,有很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但终究没能设计出永动机,也不可能设计出永动机,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了物质的运动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毕竟不能用过多的时间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更多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进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很多地方都能用到。如:在讲参照系、相对运动一节时,在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同时,要进一步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球上处于静止状态的人,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实际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正跟着地球围绕太阳遨游太空呢!
唯物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科学知识及有关概念是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认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讲这部分知识时,可简单介绍一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发现了物质的第四态即“等离子态”、以及物质的第五态“中子态”。任何概念都会发展,结论都会深入,任何时候的认识都有局限性,永远不会有尽头。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有意识地将辩证法思想融汇贯穿到全部教学中,有机地体现在每章节的知识传授中,必定会对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物理这门科学是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它得出的定理、定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理学特有的逻辑精确性以及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都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激起正直与诚实的内在要求。物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都要经过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决不允许随意编造,信口开河,也不能容忍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理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意气用事、随心所欲的弱点,养成凡事都会经过理智过滤的良好习惯。每一节物理课所提出的目标、所期望达到的要求都是明确的,结论的清晰无误,能够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执着性和坚定性的形成。物理学史上的科学家,如伽俐略、布鲁诺等,为捍卫真理,被迫害甚至英勇献身的事迹,也能够激发学生勇于破除迷信,追求真理的精神。
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集体主义教育,因为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与其它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我们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及分组实验、小制作等,培养学生协同活动、共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物理学更深刻和更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探索的本质,可以培养学生坚韧和勇敢的精神。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辛欣所说的那样:“谁体验过一次创造的崇高乐趣,他就会为了再次体验到它而不懈地去努力。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他的激情和志向,他的克服障碍的埋头精神和坚韧精神,都会随着每一个新的成就而充实起来,他会象一个真正的战士那样学会去迎接挫折、失误、暂时性的失败……”。
总之,只要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积极挖掘同教材有内在联系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因素,使之与物理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抽象枯燥的概念、定律就会获得充实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的道德情感,真正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