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思想探究
我校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儿童少年居家生活教育工作经验,努力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零拒绝”,进一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为了保障重度智障、脑瘫、肢体残疾等儿童因客观原因暂时不能到学校进行教育的特殊儿童能接受义务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我校根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国办发20141号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对我县6到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遵照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送教这一原则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二、我县人口与残疾人口现状调查与分析
利辛县地处皖西北,是国家级贫困县,占地面积2005平方公里,共有23个乡镇,361个村(居)委会,人口170.9万。其中残疾人口两千多人,残疾适龄儿童有八百人。
三、送教上门发展现状及服务原则探索
我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始于2014年5月,那时对送教上门工作并没有提的那么响亮,只是对学籍在我校的暂时不能到校上课的六个孩子在节假日或助残日进行上门送教。2015年8月,我校送教上门工作才在校委会决议下成立送教上门部,并与学校的聋部,智障部,语训部分开,成立独立的部门,由专人领导,由专职老师送教,由专门送教下乡的车辆。送教时间由原来的节假日改为从周一到周五。(阴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除外)
服务原则是: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康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潜能,提高认识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送教上门学生纳入学籍管理,保证其正常的权益。
四、我利用为期半年的时间对我校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家庭现状,送教上门残疾儿童生活状况、身体现状,送教师资状况及所开设教程,分层教学案 例及取得成绩与存在困难等进行了如下的详细深入调查与探究。
(一)我通过走访送教上门的重度残疾儿童家庭,并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到我县送教上门家庭现状如下:
参与调查家庭共270家,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A:家庭经济条件尚好,父母比较精明能干,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父母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盖有楼房,生活设备齐全,屋子干净利索。这些家庭没因有残疾儿童而带来多大的负担,家人比较乐观,能积极接受残疾孩子,勇敢面对家庭现状。此类家庭共30多家。
B:家庭生活水平一般,家里是瓦房,父母有劳动能力但无特殊技能,家庭收入基本能维持正常开支,残疾孩子生活环境一般。此类家庭共102家。
C:家庭经济拮据残疾儿童的父母有一方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较差,大多属于村中的扶贫户,基本要靠政府的补助生活。这类家庭往往不只一个残疾人,甚至有三个四个,生活十分困难。这样的家庭占重度残疾儿童家庭的大多数。
(二)送教上门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调查与探究
据我调查与了解273个残疾儿童,第一种情况父母在家亲自照顾孩子的占30%。因为父母精力旺盛,孩子也能得到较好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抚。另一种情况是父母不在家,重度残疾孩子从出生就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爱,只能随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父母不能给孩子提供较多的经济精神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又较大,导致孩子生活条件不好,只有简单的吃、住、穿,接受不到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增养。第三种情况是重度残疾孩子随务工父母外出,父母随身照顾,这类孩子身体上精神上都能享受父母的关爱,能比较健康的成长。但这类孩子只占全县残疾儿童的20%。
(三)对送教上门孩子自身现状的调查与探究
我调查发现我县重度残疾儿童自身现状可大致分为三类:
A:肢体严重残疾,但智力基本正常,语言正常,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B:多重残疾,肢体残疾,腿不能正常行走,手不能紧握物品。智力障碍严重,生活完全依赖别人,学习能力差。
C:长期卧床,智力障碍严重,无语言能力有的甚至不能坐立。这类孩子生存状况很差,无学习能力,甚至做游戏都很困难
(四)对送教师资的现状调查与探究
目前我校十多名专职教室中,只有四人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其中四人是我校在编教室,经过多轮培训已能胜任送教上门工作,其中还有几名是非特教专业的社聘教师。由于送教上门的孩子情况比较复杂,几乎是一个孩子一个案例。而我们老师又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做到医教结合,或是教康结合。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需要加强后期的专业技能培训。
(五)分层教学案例调查与探究
2017年8月,送教部开始对今年新增学生信息开始进村入户摸排,与家长交流,宣讲我校送教上门开展情况与服务原则。我县共有23个乡镇,每个乡镇都分布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轻度残疾能在家长陪护下进校上学康复,还有一些肢体正常,智力轻度障碍,在村镇就近入学,随班就读。其余重度残疾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就纳入送教上门学生。新学期开学之初,人员都会有变动,送教部按照远近不同乡镇搭配工作,划片编班,每班由2名老师负责。每个班级送教老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一生一案),档案内容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残疾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孩子家庭的基本情况,父母的身体状况及文化程度,该生是否是留守儿童,有哪些并发症,孩子的生活状况和已具有的生活技能。,以及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另外每学期开学之初老师都会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送教方案。每次送教时间送教内容要提前一天是设计好,送教过程要留存文字和视频资料,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以便为每个孩子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
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我校送教部在开学之初就把孩子分好类别,以便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如第一类学生智力基本正常,肢体重度残疾,只能坐立,根据合理设计,主要教授他们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第二类学生属于多重残疾,智力严重障碍,并伴有并发症,生活学习能力较差,这些孩子我们教授他们简单的游戏课程,进行启智训练。第三类学生是重症脑瘫患儿,常年卧床,生活依赖他人,我们对这类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六)我校送教上门开展课程的探索与分析
课程设置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实施教育与康复双向服务,学生选课模式为2+2,即每人每学年可选择两门必修和两门选修。必修课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能力;选修课着眼于学生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开设课程有:语言、音乐、绘画、感觉统合、精细运动、言语、认知。
(七)送教上门开设家长课堂情况的探索与分析
2015年8月起我校设立家长课堂,开展家庭辅助训练指导是完成学生康复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每一个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专门设立家长课堂,把知识不仅送给学生,更送给家长。家长课堂每周不少于一次,采用单独授课和集中授课两种方式,课程帮助家长学会观察、理解和安抚孩子,了解孩子的行为与心理解析,同时掌握基本康复操作方法。
(八)送教上门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通过四年的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我们已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县重度残疾儿童的成长方案,我校送教上门部各种规章制度已比较齐全,给老师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多轮家校合作工作开展,重度残疾儿童的生活观念得到极大改变,孩子的生活能力与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家长更是增加了生活信心,同时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康复训练知识。但也存在不足,如重度残疾儿童基数较大,居住又比较分散,很多路途比较偏远,大量时间花费在路上,不能开足开齐送教课程,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另外,目前可利用教材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现有教材,期待能开发出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其次,康复设备简单,康复训练无矫正仪器。
总之,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我发现送教上门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只有我们实施者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用实际行动切实保障这些特殊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力。在今后的教学课程中,我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早出适合我县重度残疾儿童的教康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这些重度残疾儿童,让这些孩子认识到自己生命之花将开向何处,扬起他们成长的风帆,助力于这些残疾儿童成功驶向人生的彼岸。送教之路任重道远,我必将不断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