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 要: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生记忆、理解、自律能力较差,存在认知障碍、生活障碍,心理障碍。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强化特殊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管理、规范学校德育教育;加强特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规守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实现有品质、有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契机,加强特殊教育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多渠道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管理强校,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让巧家的残障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文化教育和生存技能培训,使巧家特校最终成为一所既能培养学生升学,又能培训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公司化、职业化的综合性特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以学生行为、卫生、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集体德育建设为重点,针对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抓好学校常规工作,做实德育工作
        学校的稳定发展,学生安全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中的重、难点。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生理障碍各异,心理发展不同,认知水平低,没有触电危险的意识,互相伤害和自残的行为不同程度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差,他们常常做事不能顾及行为后果,应急能力差,甚至会导致犯罪行为。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做实学生养成教育、行为、卫生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特殊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管理、规范学校德育教育
        我校对学生实行封闭的管理模式,学生在校时间长,周末不回家,需要对学生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开安全主题班会等。从夯实学生基本安全常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出发,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外生活里的用电、防火、防灾、防雷电,防欺凌弱小、防性侵,注意交通安全、注意煤气使用安全,防溺水、火灾脱险和自然灾害逃生等等,并且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学校本着“以人为本,育才成才,努力提高残疾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的原则。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德育纲要》,坚持德育为首,成立德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昭通市教师十不准》,学校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师德演讲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课教师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行为、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使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在班会活动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目标、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利用每周的班会、生活适应、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及养成教育,重视个别教育,强调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各班主任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落实德育大纲,建立严格的常规,树立良好的班风,营造健康文明的学习环境,做好优秀学生的评选工作。抓好班队活动,结合国家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好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各项习惯养成。在日常活动中加深与学生的交往、交流、沟通。教会学生学会自己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每天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教给他们生活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二、 结合残疾学生特点,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实施重难点突出的德育教育
        “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形式和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全面了解特殊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我们面对的是个别差异较大的智障孩子,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来认识和了解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个别差异。通过对他们的性格的了解、加强行为习惯培养来进行德育教育。“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属于需要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
      1.抓学生行为习惯、卫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对年龄小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加强常规训练,明确目标,确定德育重点和常规训练。每周的要求力求做到语言生动、目标明确、易懂,形成特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担负着向学生教授文化知识的任务,承担着培养残疾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的责任,又肩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教会学生具有优秀品质,尊老爱幼、关心帮助别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他们回归社会主流是特教人最终的目标。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按时睡觉、按时进教室上课,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自己穿衣服、折被子、穿鞋子,系鞋带、上厕所的实际情况。班主任、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及生活教师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训练,除上课时间外,每天早上8:00—9:00,下午6:00-7:00专门教他们穿衣服,洗脸、洗脚、一遍又一遍,特殊学校的教师在普通教师休息、娱乐的时时候。他们心系特殊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默默无闻的坚守在岗位上,不计回报,把特教事业、热爱、帮助残疾学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信、自尊、自理能力。
        2.加强正确引导、以心理疏导、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
        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抓起,对智障孩子存在的行为问题,例如乱拿别人的东西,随意哭闹,上课不按时进教室,破坏学校的公物,损坏别人的物品等,而这些行为的发生多是学生不能明是非,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分不清楚,对于智障程度较重的孩子,会有暴力倾向。教师在教育中就应该起主导作用,发现这些问题就要以鲜明的态度来加以制止,让学生有对和错,对该不该做有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成为学习的精神财富。”残疾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其中包括师爱、亲情爱、社会爱、同伴爱等。教师要全面关心残疾学生成长,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必须坚持严格、严肃、严厉要求与尊重、关爱并重的教育思路和德育方式,必要的惩罚和适时的纠正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让学生意识到惩罚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要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实实在在的道德活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学生自我自律教育。残疾学生的生理残疾,致使其信念不坚定、意志脆弱、责任感意识不强、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教师一定要想办法、采用多形式对残疾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针对残疾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开展榜样示范及引领教育,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事迹、增强学生对道德意志概念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树立主动锻炼自己意志的愿望。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和女生的自我保护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释放和心理疏导服务的场所与条件。
        三、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探索学校德育教育新方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强化班主任及教师的德育教育研意识。在学校营造群策群力研究德育工作的浓厚氛围,通过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
        1.做好生活细节中的教育引导,要培养学生养成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场所秩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把相关成果迅速共享,帮助全校教师提高管理水平残疾学生容易接受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腐蚀,不懂得辨析是非,法制观念淡薄。要从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爱护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入手。从“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行好礼、吃好饭、睡好觉”十个好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观念等。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及反思,使之成为全校教育问题的良好对策。认真讨论和探究出适合某种残疾类型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可以组织德育教育大会,请派出所、法院的同志到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用典型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观看禁毒图片展等,通过不懈努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辨别事非的能力。
        2.寻找回归生活的德育教育途径。教育来源于生活、各种德育教育理念也来源于生活,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应该回归现实生活,用德育理论指导实践。脱离现实生活的德育教育,将缺乏生命力与实效性。学校德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学习生活。学校学习是智障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任务。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极其重要途径,教师要帮助和引导智障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教育,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智障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残而有为、自强不息的信念。二是社会交往生活。学校德育教育要教育智障学生学会交往,以多样化的灵活方式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在学校宣传栏、楼道呈现正面积极的名人名言,重视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布置宿舍,使宿舍优雅温馨的最佳场所,倡导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在言行着装等方面要适度得体,给学生良好的正面启发与引导。
        3.形成家校合力,构建德育教育新模式。特殊学校学生虽然总人较少,但仍然要重视团队活动的多样化开展,让残疾学生认识并逐步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义务。家庭教育也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授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有关理论知识,指导和帮助家长学习特殊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家长的教育中培养文明礼仪教育,强化学生用行动尊敬父母,尊老爱幼,扎实建立和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共同探讨育人之法。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体现着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目标规模、质量水平。要坚定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信念,怀着对特殊教育的一腔热血,用不计回报、慈悲为怀的社会道德去献身人民的特教事业。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全社会都关心支持特教事业,使特殊学校的德育取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特殊教育学校  
朱启平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