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指由于儿童时期多种原因造成的脑损害而形成相应的脑功能受损,从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脑瘫的病因包括脑炎、出血、外伤等,不同原因引起的脑瘫,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对于脑瘫儿童而言,普通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合他们。那么,教学中,如何教育脑瘫儿童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式的综合康复方法,是在较愉快而轻松的环境下通过教育学习的主动形式,利用认知、感觉交流的方式,对患儿日常生活给予各种刺激,将信息输入患儿大脑,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完善,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促进患儿的人格发育,为脑瘫儿童今后能在社会中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做增强脑瘫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抛接球、插棍、串珠子等活动来训练学生手眼的协调性;用磨砂板来训练学生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的活动度及力量等。
二、音乐教育法
音乐,一种直通心灵的听觉艺术。当心灵的听觉与音乐产生共鸣时,会射放出无限玄想、无限情感。当听到优美而动听的音乐,心灵沐浴在乐河之中,生命将升华到另一种境界,心灵也达到最高领域。因此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启迪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抒发我们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她还具有治疗疾病、增强记忆力、改变儿童容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等神奇的功效。脑瘫学生与同龄普通学生同样处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接受教育的潜力。部分脑瘫学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 情绪波动大、注意力涣散、好动的脑瘫学生在节奏优美的乐曲中容易安静下来变得神情专注;迟钝呆滞的脑瘫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变得活泼好动等等。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脑瘫儿童由于并发症的影响要不存在语言障碍无法沟通,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参加正常教育,更有甚者智力发育迟缓或者低下,为此,在教学中为其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刺激法
刺激法亦称“激情刺激法”。是指利用突然刺激,治疗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失调的方法。人的情绪,在激情或应激情况下可引起生理、病理的突然改变。恰当应用于心理治疗上,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脑瘫儿童的理解、想象等能力都低于普通的同龄儿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感觉和运动系统相关的观点,促进脑瘫学生运动技能,利用感 觉输入激活和放松肌肉以促进正常运动。例如:应用热和冷,敲击或触摸肌肉上皮肤以激活肌肉,发展运动和能力。
五、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融合法
个别教育是指为解决个体存在的特殊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单独的、面对面的思想影响或知识技能传授活动。它是贯彻因人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教学法,其主要目的是根据教学诊断资料,为个别脑瘫患儿设计适合其独特需要的教学方案。在诊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脑瘫儿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要了解其失败的原因和如何才能取得成功的有关心理过程与发展线索,以便对症下药。
集体教育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向导,组织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以影响集体成员身心发展,尤其是形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目标的教育。不管是脑瘫儿童还是普通儿童,他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离不开集体,更离不开社会。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脑瘫儿童的各种症状,做出正确的评估后因材施教,还要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因为脑瘫儿童接受教育的优劣与家长的支持程度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取得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我们的工作才会顺利实施。但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爱的力量,教学中,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责任心,时刻把大爱满天下,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铭记于心。
云南省文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