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音乐是幼儿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的是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地游戏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关键词】幼儿  音乐活动  游戏化
       一、什么是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
       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二、实施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幼儿园应该有意识地用音乐来丰富孩子的生活,幼儿园应特别注重音乐,音乐陶冶儿童的性情,鼓励儿童进取。在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当婴儿躺在摇篮里时,他们就会随着音乐,睁大双眼,四处搜寻,手舞足蹈,全身摆动;在他们不能安静地入睡时,温柔的摇篮曲又使他们宁静下来,慢慢地闭上眼睛进入梦乡。孩子从小对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节奏、旋律有反应,他们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音乐灵感,人们将这种感受音乐、反应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称之为幼儿音乐兴趣的早期表现。在幼儿园中,不是以培养“未来音乐家”为目的,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开发听觉、动觉潜能,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情感和兴趣为目标,是应该特别提倡的。因此希望通过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引导幼儿走进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琴音袅绕、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音乐乐园。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基础,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要始终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原则。我们必须顺应幼儿的特点与需要,把游戏、音乐、情境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整体性的感知与个性化的表现。如"一条小鱼游来了"是小班孩子们的"最爱",每次进行歌表演他们都乐此不疲,孩子在游戏中喜欢夸张自己的动作,有节奏地四处穿行,表情动作生动可爱,由此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最大愉悦。
      (二)强化音乐与游戏的融合
       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以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其快乐来源于幼儿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的各种合理需要得以满足,追求的是"游戏音乐,健康成长"的主旨。
首先,教师需克服教学目标过于简单、直接。避免游戏与音乐简单而生硬的黏合,甚至相互对立等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将音乐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即      时性的技能学习与表演,关注幼儿的整体存在,将全面和谐、快乐成长作为最终目标,以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活力。
       第二在组织集体性游戏化音乐活动时,我们教师在内容的选择、情景的创设、活动的组织环节中,多从教育的角度有更多的预设,尽可能的丰富互动形式,给孩子提供自主、自由的表现空间,引导幼儿保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同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三教师必须注重研究幼儿在自然游戏状态下的音乐学习方式。没有生硬的教唱、指令和辅导,只有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的游戏情趣中,符合自己的能力与意愿挑战,与同伴间自由灵活的交往、互动才能激发幼儿持续的积极参与。如《丢手绢》、《马兰开花》那样,幼儿完全是在不知不觉的游戏状态下学会歌唱、学会游戏与动作,并享受其中的音乐审美、随乐运动以及与同伴间的快乐交往。
      (三)提升师者的智慧与个性
       教育是一种智慧,一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并非是自然禀赋我们师者的素养,而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反思、锤炼、提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游戏化音乐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运用多元的教学智慧,为孩子创设开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提供更多的自主自由选择与表达的权利与机会,及时发现幼儿富有创造性与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适时适当的予以赏识与鼓励。
       幼儿教师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热情、幽默、风趣等良好个性,为游戏化音乐活动注入更多的笑声与乐趣,从而感染与打动孩子,有效提升活动的游戏活力。
       幼儿的音乐教育应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开始,再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健康愉快的成长。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的用更深入的视角反思,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科学的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教育活动之中才能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四、实施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幼儿游戏的材料很重要
       音乐游戏形式多样,种类很多,有易有难。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挑选或改编。选择音乐游戏教材时,应从以下方面挑选。
      1.设置情境。
       游戏的情境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中大班幼儿对“穿斗篷的小孩”这一游戏很感兴趣。他们对树林中远远站着一个穿斗篷的孩子这一情景能想象得出,会有极大的好奇心想弄清她是谁。因此,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基础,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教材,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简单易学的动作。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因此,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随音乐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一般,为小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应比较简单,最好各自单独活动,相互间没有什么牵制。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
       3.活泼鲜明的动作。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的指挥者,因此在为幼儿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曲或便于哼唱的乐曲,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活动,如果游戏中有好听有趣的歌曲能让他们边唱边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如果是乐曲,最好便于幼儿哼唱。这样即便没有成人为他们伴奏,他们也能自己边哼边玩。另外选择的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这样幼儿才容易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
      4.富有趣味的音乐。
       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其次表现在游戏的内容能调动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
       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转变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有效指导是音乐游戏展开的关键
       1.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老师培养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游戏提供了机会。如当幼儿大胆拍出第一个节奏,勇敢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我喜欢你这个节奏”、“你肯定能行”之类)等积极评价都令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2.因人而异提要求。
       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应有所不同,使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音乐游戏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鼓励他们独立创编游戏情节、动作,要求游戏情节、动作尽量丰富;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的游戏情节、动作简单完整;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游戏中的一个情节。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孩子们的创编热情很高,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有力促进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音乐游戏中,幼儿是主体,老师只是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图片,直观教具,欣赏游戏音乐,充分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编音乐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对勇于创编、积极投入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
       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富有艺术美感,让幼儿在一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动静交替的动态艺术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让师幼共同获得音乐活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