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校根据本地区丰富的德育资源,建立了“茅山红色课程基地”,开发了以“茅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我校开发以“茅山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原因有:
 (—)开发“茅山红色文化”资源,是构建本土德育的需要。
1.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1)校内资源: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
      我校所在位置为抗战时期句容机场所在地。抗战时期句容机场是保卫南京领空的前哨阵地,是抗战中南京主要的空中屏障,在抗战初期,从这里起飞的机群,曾给予来犯的敌机以致命的打击,有过一段值得记载的战绩。这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奠定了历史基础。
      近几年来,学校为推动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形成了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学校专门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广场中设有茅山抗日英烈纪念牌、近代重大史实知识简介展牌。广场中央设置升旗台,每周一全校师生在红色文化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之处布置大量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悬挂张贴伟人肖像;校园之声广播站经常播放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每年都要组织爱国主义歌曲演唱比赛、征文、演讲比赛、抗战历史知识竞赛;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南京炮兵学院炮史馆签订了共建协议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浓厚了学校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红色”教育,使红色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全方位浸润红色文化之中。
      在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建设的“句容抗日斗争主题教育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介绍抗战时期句容抗日斗争艰辛的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主题教育馆展厅共分八个单元,运用文献资料、实物、多媒体、蜡像、浮雕等充分展示了从日本侵华到中国人民抗战直至苏南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主题内容。该馆的建成将成为我校宣传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建设了红色文化体验馆、重大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文化资源库展示厅、以赵亚夫为代表的句容新时期先进人物展厅、红色文化大道、红色诗词长廊,扩建红色文化广场等,在校园内形成了三馆二厅一道一廊一场的红色文化整体格局。
(2)校外资源:丰富的茅山红色文化
      句容不仅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在句容这片热土上留下可歌可泣的战斗足迹,其中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就位于我市境内。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地山区抗日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茅山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一块重要根据地,1938年夏,陈毅、栗裕、张鼎丞等先后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到达茅山地区,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陈毅、栗裕、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我市生活、战斗过,留下了众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目前,全市粗略统计纪念物近6000件、战斗遗址200多处、纪念地3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构筑成独特的垄断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方面列为“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为全国最重要的新四军纪念馆。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下放鞭炮、碑上响军号”的神奇效应,更增加了基地的吸引力。此外,还有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乾元观)、磨盘山抗战旧址(兵站、交通站、被服厂、医疗所、兵工厂)、茅山地区反“清乡”斗争遗址(三茅峰)、肖国生、巫恒通、徐明烈士墓、“白沙惨案”纪念碑及八烈士墓、葛村虬山战斗等遗迹、镇江市农科所东门原战斗机场遗址等,流传下“抗日道士李浩歧”“陈毅拜见季经理”“茅庵歼敌记”等近100多个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均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2.厚实的红色历史文脉的承继
      学校距离茅山只有三十公里,一直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学校建成之后,秉承红色历史文脉,从文化积淀及地域特征入手,结合新时期学生思想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从基础建设方面为特色建设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徐明烈士陵园、巫恒通烈士烈园等建立了五个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学校每年都要组织高一、二年级学生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组织学生寻访烈士遗迹、组织召开革命传统事迹报告会、清明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缅怀历史,奋发图强,勤学苦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掌握扎实的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3.扎实的教育科研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挖掘地方资源,构筑校本课程体系的研究》,并顺利结题。三年来,课题组成员、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多次赴茅山,采访、调查、搜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撰写多篇研究性文章,编写了多本校本课程。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给予了褒扬。作为研究成果的校本课程《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茅山文化与句容旅游资源的开发》、《道教圣地---茅山》等在我校实施以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㈡开发“茅山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新课程改革也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茅山文化与句容旅游资源》、《句容历史文化》、《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句容历史名人》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开设《句容抗日英豪:巫恒通》、《句容好女儿:郭纲琳》、《红色记忆》、《红色土地》、《红色旋律》、《时代楷模:赵亚夫》等七门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学习句容人民在抗战和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继续努力将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实践,通过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竞争精神,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实践精神。同时,通过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的推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构建校本化的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实施模型
      我校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强化师资培训;注重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文化教育,以学科渗透为基础,不断提升渗透的效果;通过抓住红色文化基础性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来提高拓展类课程(学科类和活动类,专题教育、班团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发展探究类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以优美的校园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以多个展馆强化红色文化体验,以各类红色文化实验室及功能性基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以学生红色文化社团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改革红色文化课程教学的模式,使红色文化课程基地成为学生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道德境界,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的“新课堂”。
 
红色文化课程实施模型
                                                                                 
      

三、课程开发的实施步骤
      我校将于2005年秋季起分阶段实施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准备阶段(20174月份—20056月份)
      1.通过观看反映本地区革命题材的影片,阅读本地区革命史料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地区光辉的革命历史,激发师生的活动热情。
      2.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理论培训。通过研讨、讲座等形式,引导全体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
      3.将拟开发的课程征询学生、家长的意见。
      4.课程领导小组汇总各方意见,拟定“茅山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9年12月)
      1.实地参观:组织学校师生参观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新四军战地医院、军械所遗址、句容市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是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另一方面又可激发师生开发红色文化的热情。
      2.调查采访:茅山地区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茅山地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至今流传不衰。学校组织师生深入采访,收集老一辈革命家在茅山及周边地区的战斗事迹。另外,茅山地区有一大批老红军、老八路、老支前、老革命,他们是本地区的“活字典”。通过采访他们,了解本地区那段风雨如磐的历史。
      3.查找资料:我校得到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句容市烈士陵园、句容市市档案馆等有关单位的支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运用语文、历史、音乐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收集整理材料。同时整合多方面的力量,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所得资料坚持去粗存精,筛选有用材料。
㈢编写红色文化校本教材阶段(20169月—201712月)
      我校把茅山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与建设茅山红色文化校本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大目标;使红色文化校本教材融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于一体。
      ⑴ 编写目录:根据工作安排,由赵军老师牵头,组织语文、历史组教师编写《茅山文化与句容旅游资源》、《句容历史文化》、《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句容历史名人》《红色的记忆》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由郭小娟老师牵头,组织音乐老师编写《红色的旋律》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由蔡素华老师牵头,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编写《句容抗日英豪:巫恒通》、《句容好女儿:郭纲琳》、《红色土地》、《时代楷模:赵亚夫》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
      ⑵ 组编教材:逐步开发、开设《句容抗日英豪:巫恒通》、《句容好女儿:郭纲琳》、《红色记忆》、《红色土地》、《红色旋律》、《时代楷模:赵亚夫》等七门校本课程,七、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四)具体实施 
      1.课程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自由选择课程。
      2.课时安排:每周2-3课时,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3.组织形式:上好校本教材,组织校本活动;结合学科整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或班级活动。
      4.活动地点:校内、校外相结合。
四、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辅导者,是否成为学生各种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课程开发的技能,增强自身的教研水平,提升师德水平,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党员、干部在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学习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抗战精神,培养出一支思想觉悟过硬、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干部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课程开发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㈠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㈡班主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选课不满意的学生可进行二次选择。
      ㈢期初,授课老师拟定好校本课程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㈣学校对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㈤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㈥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句容市实验高中   
刘瑞宏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