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获奖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优秀论文 > 一等奖获奖论文 >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

学校名称:重庆市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周必琴 更新日期:2019-09-06

 
【摘要】   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做到育残成才,这是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做到育残成才,这是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作为特教学校的一名一线教师,现就我校的职业教育浅谈一点认识:
一、转变思想,育残成才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培养“具有初步文化知识并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特教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自食其力”这一层次上,必须深刻认识残疾人的潜在价值,树立“育残成才”的新教学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从自身的任务和特点出发,认清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树立育残成才的教育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具有职业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改变形式,创新机制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把职教看作是单纯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消费型”
的职业教育。学生生产出的产品,只是学生完成的作业,而不是进入市场的商品。实行“校企合一,产教结合”的新模式,是变“消费型”为“效益型”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就是把校办工厂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它即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又是生产经营实体。表现为即是课堂又是工厂;既有教学又有生产;既有教育教学管理,又有生产劳动管理:生产的既是产品,又是投放市场的商品。这样既培养了-批具有实际生产劳动技术和经营能力的毕业生,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师生生活待遇,稳定了教师队伍,为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资金,形成了教育一生产一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拓展项目,勇于课改
我校主动适应新时期变化,牢牢把握发展职教的契机,继续完善充实提高原有项目,如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早早办有缝纫、裁剪班,如何把教师一味的教,学生一味的学,变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确保学生所学毕业后走上社会有所用,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已成为了当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了。现在我校的缝纫、裁剪,陶艺、十字绣、洗车重新调整了教学方向,把以课堂教学为主,变成边干边学,走出去学,充实内容,提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每次练习都给予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并不断指导,肯定其成功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同时教师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上受到鼓舞。
四、面向实际,定向培养
我们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成才,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考虑到学生的工作爱好各有不同,为满足同学们的要求,我们必须拓宽就业门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大气候中,有文凭的正常人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都有困难,残疾人如意就业困难就更大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办学的宗旨,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一)向社会办学
根据我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走向社会搞调研,之后我们召开有学生家长会、有教师、有政府社会劳动就业负责人,有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及就业研讨会。”会上我把目前教育形势和关于学校职业教育的思路向大家做了汇报。大家听后勇跃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我们的职业教育献计献策。最后我们做出如下安排:
1、毕业后,想留校的,继续参加缝纫裁剪班的学习。
2、打算毕业后到的企业干的,学校负责安排相应职业教育。
3、想到社会上其它企业就业的,自己提出目标、学校负责与企业联系,订好合同,我们负责定向培训。
(二)定教材、定师资、定实习场地、定教法、定时间。
根据统计,我们的教材增加了餐饮、洗车、种植养殖、家政、美容美发等内容。在师资的配备上,采取了内挖潜能,外聘高手的办法,餐饮知识技能由校食堂的厨师兼任,实习安排在本校食堂。洗车由本校工人执教,养殖种植基地就在校后花园。
五、跟踪服务,及时充电
对于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我们一一为他们建立工作档案,指定专人对他们定期进行了解,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从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解,并做出详细记录,每次走访结束后,都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对我们的工作及时做出整改。对于能力偏低的学生,允许他们回校补课。对于用人单位更换设备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时,学校派专业教师来厂辅助工人师傅对学生进行培训,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要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要及时吸收和采用最新技术,残疾人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帮助他们创造出人们意想不到的奇迹。根据他们身心特点及特长爱好,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热爱工作、无私奉献、遵纪守法用法观念,培养他们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让学生一专多能。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不是孤立地表现学校的才能,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在学校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的前提下,脱颖而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要使其尽善尽美,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杨苏芬.建构聋生三合一职业教育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6,(11)作者:刘雪莲 韩璐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11048283号-2
技术支持:无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