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幼儿园 作者:王文 更新日期:2019-10-09
——以合川区某园为例
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及分析,并运用访谈法对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某园10位教师在10个活动区游戏介入的调查发现,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不同活动区教师介入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师的介入行为中,适时介入中正效介入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介入时机;引导性介入中正效介入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介入方式。但是在幼儿自主游戏的介入中,存在无法针对性地指导混龄幼儿、材料单一、场地不足等问题。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教师有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开展的建议,为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介入
Abstract: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se the teacher's involvements in the children's independent games .meanwhile,interviews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it. The survey in terms of ten teacher's involvements in ten different activity areas found that, which differs in different areas.Among the suitable involvements, possitive ones are superior to otherones obviously.The condition is the same as that in guidance involvements.While, the situation is no longer the same in the children's independent games,due to the fail to guide mixed-aged children, restricted number of materials and the lack of space.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in terms of the guidance of children's indepedent games by teacher.Meanwhile, it offers reference about the guidance of children's indepedentgames.
Keywords: young children; independent games;teachers' involvements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过程[1]。是幼儿园组织与开展幼儿游戏的基本形式,并集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保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科学而适宜地支持与引导幼儿的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的学习与思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2]自主游戏不仅在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影响[3]。
对于教师是否应当介入幼儿自主游戏,国内外学者有着共同的看法,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4]。但国内外研究也有不同之处。国外的研究集中在对教师介入游戏的作用的研究,极少涉及教师介入游戏行为的研究[6]。国内的研究对教师的介入行为研究较多,但是基本上停留在经验性的总结上,大多数为质性研究,缺少对教师介入游戏现状以及介入游戏的行为的量化研究。到底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现状是怎样的?什么因素影响了教师的介入?介入的效果又是如何的?带着这些问题,我深入到幼儿园,希望用量化的数据来解答我的疑惑。
(二)实践中的反思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天性”以及儿童自主学习的探讨越发激烈。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幼儿天性及自主性的探索就集中在游戏上。“自主游戏”便是幼儿游戏中自主性发挥最大的游戏形式,它满足了幼儿的自主性又考验教师的指导能力。
但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自主”却成了教师指导游戏的难题。那么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教师是用什么方式介入幼儿游戏的?介入的时机是怎样的?如何在自主游戏中既尊重幼儿的自主又有利于幼儿提升经验水平呢?这是目前困惑着幼教工作者的难题。
所以我选择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了解目前重庆市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情况,通过调查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为一线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提供实证参考资料,提高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7]。研究中,研究者将通过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结合的方法,采取事件取样法和时间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 观察目的
主要是为了考察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情况、介入方式、介入形式、介入时机和介入效果。
2. 观察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幼儿、教师两部分。选取重庆市合川区某公立幼儿园的10个活动区的10名教师和在活动区游戏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3. 观察工具及方法
观察工具采用自编的《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情况观察记录表》(见附录一)进行观察。
本研究主要采用事件取样和时间取样的方法,以重庆市合川区某公立幼儿园的10个活动区的10名主要指导教师和在活动区游戏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观察。从2019年4月17日起到2019年4月26号,时间为每周二、周四上午8:00——9:00的自主游戏活动,事先对每个活动区选取被观察以外的另一名教师进行培训,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记录,每个活动区连续观察两个星期即四次自主游戏活动。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8]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受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研究更为全面合理。在本研究中,采用结构访谈,即在事先约好时间、地点,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的正式的访谈。访谈对象为该幼儿园10个活动区中主要指导教师,旨在通过事先编制的访谈提纲(见附录二)来了解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现状
1.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
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次数[9]。根据观察量表的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
表1呈现的为该园自主游戏时间(30分钟)内教师介入的次数。
表1 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统计(单位:次)
教师编号 |
第一次介入 |
第二次介入 |
第三介入 |
第四次介入 |
平均频率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4 2 5 2 4 3 3 2 4 4 |
4 3 5 1 4 2 2 3 5 5 |
4 3 5 2 3 2 2 3 4 5 |
5 4 6 2 4 3 2 2 4 4 |
4.25 3 5.25 1.75 3.75 2.5 2.25 2.5 4.25 4.5 |
由上表的数据可知,在单位时间内,每个教师的平均介入次数为4.3次,平均每分钟介入0.14次,在10分钟之内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一次。在该园4次的30分钟的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总次数为172次。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该园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在访谈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通常在做什么,教师A是这样回答的:
“幼儿游戏时我通常在观察,我认为自主游戏应当是幼儿自发的,且规则也由幼儿自己协定的游戏,教师不应过多地参与其中。这个时候的教师应当起到启发者、引导者和材料提供者的作用。”(教师A)
可见,该园的教师之所以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主游戏课程。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指导趋于成熟,所以减少了不必要的介入。第二,教师。该园的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基本为本科学历。教师自身经验丰富,对自主游戏的认识水平较高。
2.不同活动区,教师介入频率存在较大差异。
总的看来,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但在不同的活动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有较大差异。有的活动区,教师介入的频率较低,而有的活动区,教师介入的频率较高。
图1 各活动区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次数
该园设置了10个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区,从图1可以看出各个活动区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到,单次观察最高的介入次数为6(比拟世界),最低的为1(电脑房)。教师介入总次数最高的为21次(比拟世界),其次是17次(五彩画廊);介入总次数最低的为7次(电脑房)。
根据各个活动区的情况及教师教龄来分析,各活动区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活动区的性质决定的。单次观察和介入总次数最高的“比拟世界”是一个社会交往区,这个区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材料。所以每当孩子缺少材料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介入提供材料。作为社会交往区,也需要幼儿合作和沟通来完成。而这一过程中就会发生很多的困难和冲突,这也要教师及时的介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教师自身经验。教师介入次数较高的几个活动区,教师均为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而教师介入次数较低的几个活动区,教师均为5年以上2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年轻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指导经验的原因,她们认为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游戏具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的引导以提升幼儿的经验水平,所以会比较急切地想要介入幼儿的游戏。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较沉稳,她们认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参与地越少越好,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
3.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前面我们了解到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那么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原因、介入形式、介入方式、介入时机以及介入效果又是怎样的呢?
由图2可以看出,从介入的情况来看,教师因为“幼儿邀请”而介入的次数最高,为53次。其次是“幼儿无所事事”,为33次,再次是“同伴冲突”,为29次。由此看来,教师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受动”的情况较多,而主动介入的情况较少。这也能看出,该园的自主游戏课程使得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自主游戏方面,能够尊重幼儿的自主,尽量减少教师不必要的主动介入。
图2 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
图3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形式
从介入形式来看,由图3可以知道,教师选择“语言指导”的最多,在三种介入形式中占54%。其次是“演示示范”,占29%。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喜欢选择“语言指导”是因为语言指导比较方便,而且能够避免教师的示范影响幼儿的思路。而选择“演示示范”或者“语言指导”、“演示示范”均有的教师认为,语言指导方便快捷,留给幼儿思维的空间,但演示示范必不可少。3——6岁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演示示范可以直观地向幼儿解答他的难题。
图4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式
从介入方式看来,由图4可以知道,“盲目性介入”地最少,为16次。选择“引导性介入”的最多,为59次。在对教师的访谈中,被问到“您认为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时,教师是这样回答的:
“支持者、欣赏者、评价者”(教师C);
“陪伴与引导者,材料提供者”(教师F);
“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G)。
可见,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期多为引导者、观察者。基于这样的角色定位,加之该园自主游戏课程理论体系的影响,教师在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时候,会选择引导性的介入方式。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10],引导性的介入方式正是尊重了幼儿的心理自由的一种有效介入方式。
图5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
从介入时机看来,由图5可以看出,“适时介入”和“延后介入”的情况较多。适时介入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根据当时的游戏状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但是我们也发现,“延后介入”的也较多。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教师会选择“延后介入”是根据介入的情况即介入的原因决定的。
图6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效果
从介入效果看来,由图6可以知道,“正效介入”明显较多,在三种介入效果中占73%。这是由于该园一直以来的自主游戏课程体系的影响下,教师指导自主游戏的能力得到发展,选择的介入方式和介入时机比较适合促进幼儿的游戏和幼儿的发展。但是也有“负效介入”的情况,占8%,而“负效介入”的发生情况大多是在“同伴冲突”。在观察中有这样一个“负效介入”的案例:
两名幼儿争抢材料发生肢体冲突,教师见到情况立刻拉开两名幼儿。并对两名幼儿呵斥道:“谁先打的?谁说的可以打架?你们两个坐到旁边好好想一想再给我说!”其中一名幼儿哭着离开活动区,另一名幼儿随后也离开了活动区。
案例中的教师盲目地介入幼儿的冲突,以避免冲突扩大为目的进行介入,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和幼儿的游戏,导致两名幼儿最终没能解决冲突,也没有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游戏。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迅速想好介入之后的做法,盲目地介入只会适得其反。
(二)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受介入时机和介入方式的影响。
1.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受介入时机的影响。
在对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我对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期望寻求教师正效介入的方法。下表是教师介入时机比例在介入效果上的差异:
表2 教师介入时机选择与介入效果(单位:次)
提前介入 适时介入 延迟介入 |
|||||
|
负效介入
无效介入
正效介入 |
3
4
20 |
3
2
63 |
5
20
20 |
从上表可知,教师选择适时介入的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介入时机。
上表结果表明,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时机选择上,选择适时介入的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介入幼儿游戏的时候,应当根据当时的游戏情景及幼儿的状态进行介入,才能达到更好的介入效果,提前介入和延后介入都有可能导致无效介入或者负效介入。
2.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受介入方式的影响。
表3 教师介入方式选择与介入效果(单位:次)
盲目性介入 功利化介入 试探性介入 引导性介入
|
|||||
|
负效介入
无效介入
正效介入 |
7
6
0 |
4
9
23 |
0
10
30 |
0
11
50 |
从上表可知,教师介入时机选择引导性入的介入方式产生正效介入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介入方式。
上表结果表明,在介入方式的选择上,选择引导性介入的介入方式,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的次数明显高于选择其它介入方式产生正效介入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介入方式的时候,应当选择引导性的介入方式,避免盲目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打扰幼儿的思维和游戏的方式。
(三)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影响因素。
基于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现状和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我对被观察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在被问到:“哪些因素会影响您对介入方式的选择”时,教师的回答呈现出以下的结果:
由下图可以看到,3人选择游戏类型、2人幼儿游戏状况和2人选择游戏的内容、材料、情境,认为这些因素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其中有3人选择了游戏类型,认为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选择来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幼儿游戏状况对教师选择介入方式也很重要,表明教师比较尊重幼儿,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来进行介入方式的选择。
图7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影响因素统计图
(四)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
上述的研究虽然表明该园的教师在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时科学合理,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对该园教师的访谈中,教师的回答呈现出以下几种类型:
图8 幼儿自主游戏存在问题的类型
数据表明,该园的自主游戏存在场地不足、材料单一、教师经验不足及幼儿混龄不好指导的问题。
场地问题。活动区基本上在室内,而室内的活动区毕竟狭小,可容纳的幼儿较少。室外的活动范围也小,加上幼儿人数较多,所以限制了许多游戏活动的开展。比如沙水池,由于场地的不足导致只能容纳十多名幼儿,且狭小的活动空间极易发生同伴冲突。而小厨房,本来少数幼儿是可以自己尝试食物的整个制作过程,但是由于活动区空间较小,所以大量幼儿进入以后只能从事“打杂”的工作,比如擀面皮、端盘子、洗碗等。
材料单一。该园总共有10个活动区,每个活动区的材料几乎由老师进行提供和定时更新。由于该园是重庆市一级园,所以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加之每周的教研活动、党员学习、政治学习,虽然每个教师只有半天在班上,但是连另外的半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所以,面对如此多的任务,在活动区材料的更新上,教师显得比较滞后,导致活动区材料单一,多种材料甚至一直反复使用了几学期。
教师经验不足。这是该园教师对自己指导游戏的评价,但在本研究结果的显示下,教师具备足够的经验。该园的教师除了今年招聘进来的一名招聘老师以外,其余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也不乏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教师本身的学历较高,加之幼儿园每周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多次外出培训学习,所以教师的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也高。而造成教师对自己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该园的自主游戏是混龄进行,且幼儿完全自主自由,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很难,只有当教师一对一指导的时候才能具有针对性。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不同活动区教师介入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该园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频率较低,不同活动区中,“比拟世界”(社会交往区)教师介入的频率最高,“电脑房”教师介入的频率最低。
2.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效果受介入时机和介入时机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时机选择上,选择适时介入的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的比例显著高于选择其它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时机选择上,选择适时介入的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的比例显著高于选择其它介入时机产生正效介入的介入效果。
3.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较为科学合理。基于上述的研究,表明在该园自主游戏课程的影响下,加之教师自身素质较高,该园的幼儿自主游戏开展地比较科学合理。
在介入方式上,教师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盲目性介入较少,引导性介入较多。教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游戏的类型以及游戏的内容、材料、情境进行选择。在介入时机上,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适时介入幼儿自主游戏。所以在介入效果上,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正效介入多于负效及无效介入。而影响教师介入方式的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戏类型、幼儿游戏状况和游戏的内容、材料、情境等。
4.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该园的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较为科学合理,但是该园的自主游戏存在场地不足、材料单一、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这需要幼儿、教师一同来解决。
(二)研究建议
1.幼儿园拓展活动场地。
瑞吉欧人曾说:“让视线跨越围墙”,而我们的“围墙”都不够大,幼儿本身的视野不够开阔,又怎么跨出围墙看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呢。场地的限制影响了幼儿自主游戏,也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单靠教师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对园所进行整体规划,尽最大可能拓展幼儿园的园所范围,开拓新的幼儿活动场地,提供给幼儿更大的空间。
2.注重观察质量。
学会观察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但在真正的指导过程中,又该怎么做到很好地观察呢?首先是观察本身,要实现计划好观察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11]。其次,提取有效信息。自主游戏,最关键的是幼儿的自主,游戏的类型、游戏的目标、游戏的玩法和游戏的规则都由幼儿自行决定,所以教师需要提取幼儿的游戏规划和游戏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游戏需要介入时,自然地介入活动中。再次,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如果情绪高涨,那么教师此时的介入很可能会导致他的情绪下降;如果幼儿情绪低落,教师却不介入,那么会让游戏陷入僵局,幼儿也无法继续游戏。
3.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
研究中发现,教师认为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龄的活动形式,让教师的指导不具有针对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应当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充分了解各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自己指导混龄幼儿游戏的能力。每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在每个游戏中各年龄段幼儿要达到的目标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完全靠以往教学的经验是不足的,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再在实践中成长,提高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
4.对介入行为进行反思。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是否有效,不仅是依据当时介入的情况来判断,教师自身也要做反思,才能更好地判断介入行为的有效性[12]。教师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可以收集其他案例进行反思,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就能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经验水平。该园每学期进行一次的活动区总结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个活动区的教师就自己开展本活动区游戏活动的总情况、优点、缺点进行陈述,然后提出自己的疑惑,园长及其余老师进行交流解答。这样的形式不仅使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帮助了其余的教师成长。
参考文献:
[1][6] 刘艳 李晓萍.自主游戏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3(3):131-133.
[2] 丁海东.幼儿自主游戏中的现场指导[J].福建教育,2014,(7):47-50.
[3][5][11] 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File,N.,& Kontos, S.(1993). The relationship of program quality to children's play in integrated rearly intervention settings.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3(1),1-18.
[7] 孟庆艳.自主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9):226-227.
[8] 张哲.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12] 陈建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朱彩萍.自主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J].幼教研究,2013,(2):34-35.
附录一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情况观察记录表
活动区: 观察时间: 教师编号:
介入次数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介入情况 |
幼儿邀请或求助 |
|
|
|
|
|
|
同伴冲突 |
|
|
|
|
|
|
|
活动进行困难 |
|
|
|
|
|
|
|
材料不足 |
|
|
|
|
|
|
|
幼儿情绪低落 |
|
|
|
|
|
|
|
无所事事 |
|
|
|
|
|
|
|
正常情况 |
|
|
|
|
|
|
|
介入形式 |
语言指导 |
|
|
|
|
|
|
演示示范 |
|
|
|
|
|
|
|
表情动作 |
|
|
|
|
|
|
|
介入方式 |
盲目性介入 |
|
|
|
|
|
|
功利化介入 |
|
|
|
|
|
|
|
试探性介入 |
|
|
|
|
|
|
|
指导性介入 |
|
|
|
|
|
|
|
介入时机 |
提前介入 |
|
|
|
|
|
|
适时介入 |
|
|
|
|
|
|
|
延迟介入 |
|
|
|
|
|
|
|
介入效果 |
负效介入 |
|
|
|
|
|
|
无效介入 |
|
|
|
|
|
|
|
正效介入 |
|
|
|
|
|
|
附录二
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访谈对象编号:
访谈日期:
访谈内容:
1. 请问您的学历是初中、高中、本科或硕士?
2. 请问您的教龄为几年?
3. 您怎样理解幼儿自主游戏?它与幼儿其他的游戏形式有什么区别?
4. 您认为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能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
5. 您认为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
6. 您认为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行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7. 幼儿自主游戏时,您通常会做什么?
8.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您重点关注什么?
9. 您认为自己的介入行为可能给幼儿带来什么影响?
10. 您所在的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11. 您通常会采用哪些方式接入幼儿的自主游戏?哪些因素会影响您对介入方式
的选择?
12. 您如何评价自身介入行为的有效性?依据是什么?
13. 在您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您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