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桂林市全州县特殊教育学校: 唐咸湘
二十一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如何把残疾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残而有为的建设者,已经成为摆在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和正常儿童相比,在发展的起点、能力表现的领域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很大,加之学生成长发展的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在客观上形成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巨大挑战。培养残疾少年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注重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社会,正确对待挫折和荣誉,保证他们在“特殊家园”里安全、健康、愉快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特教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这是特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残疾学生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学生,包括智力、听力、视力和多重残疾等。笔者所说的残疾学生主要是指在特教学校上学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盲、聋学生。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针对残疾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的补偿由其残疾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培养残疾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活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残疾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使残疾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使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研究残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教育、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对特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2、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可以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反之则会使人的潜能受到压抑。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极易诱发心理上的障碍,可能限制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加强特殊教育心理教育研究,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的、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是特教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由于残疾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使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奏效。因为心理障碍,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不能正确对待作业、考试等,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就必须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态。
4、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残疾学生将来都要走上社会,都将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特教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深入研究残疾学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之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二、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处于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其自身的发展往往因障碍本身的限制以及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某些方面能力的获得和习惯的培养,往往比普通儿童所需要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因此,在生活管理中,培养残疾儿童的生活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尤为重要。
1、培养新到校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离开父母,生活空间的变化和情感上的生疏,必然使他们产生恋家,对集体生活不适应,甚至出现抵触对抗的情绪。他们会一味地哭闹、不睡觉、不吃饭,还不刷牙、不洗脚、不叠被子。针对他们生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教师多次反复耐心地指导教育和手把手地帮教。一般来讲,残疾儿童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往往缺点和错误在没有彻底弥补和纠正之前,会顽固、多次的表现出来。帮助残疾儿童改正缺点,获得正确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自理能力,生活指导教师要付出十分的耐心和爱心。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在不断克服缺点中成长、在不断纠正错误中进步。
2、开展“三查一评比”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生活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在特殊教育学生生活管理中,生活指导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是前提,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才是他们自立的保证。
1)、查隐患,保安全。值班教师每天对学生可能到达的地方要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大到电灯、电路是否明亮安全,门窗是否牢固,小到地面上的石子、墙面上的钉子是否去掉等等,一一排查消除。利用排队的机会,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使同学们认识到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2)、查宿舍,讲卫生。每天早晨检查寝室卫生,看是否达到“四线”要求,即“被子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水杯牙刷一条线”,检查地面卫生是否清洁,室内空气是否清新。
3)、查自习,抓纪律。自习期间清查人数是否到齐、教室里是否整洁安静、纪律良好。熄灯前查看是否有聚众打闹、各寝室人数是否到齐、是否按时就寝。每周把“三查”评比结果,以差、好、良、优形式张榜公布。他们在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差的向好,好的追良,良的升优,优的更优的氛围。通过“三查一评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他们爱护环境,积极参与优秀宿舍建设的主动性、自律性。
三、加强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办法
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必须得到各界的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预防、干预和矫正,从而减轻残疾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心理教育的内容
1、提高残疾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道德感。语言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主渠道,聋生因为残疾,语言发展缓慢,对事物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于抽象的道德知之甚少,甚至有不正确的理解,明辩是非的能力非常低。与正常儿童比较,显得更幼稚和不成熟,心理更脆弱、变异。盲生比聋生有更丰富的道德荣辱体验,盲生虽然因为目盲也导致了认知上的局限,但显然要比聋生明事理得多。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课堂效益,优化残疾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残疾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化养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使残疾学生的认识水平迅速提高,让他们能认识自己的心理,扬长避短,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2、挫折教育。相比而言,残疾人要比正常人遭遇更多的挫折。因此,应教会残疾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挫折中奋起,而不至于在挫折中沉沦下去,这对其心理素质无疑是一个质的提高,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挫折教育应从正确认识挫折、受到挫折后的合理反应、不当情绪的克服着手,提高残疾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3、人际关系教育。残疾学生由于交往少,一方面渴望交往,另一方面又不懂如何交往,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尚不自知。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在各种场合中的交往知识、礼仪、技巧,学会了解他人,让他人了解自己,让他们不再封闭自己。
4、考试教育。主要是对残疾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考试,对待成绩的好坏,怎样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等方面的心理辅导。特教学校虽没有应试的包袱,但学习仍是残疾学生的主要任务。这种辅导,可改善学生厌学情绪,骄傲或自卑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的目的,使心理素质与智力水平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5、青春期教育。残疾学生因入学迟,身体发育早,是一群中学生年龄的“小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正确对待异性同学,正确进行同学间的交往,也就成了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6、适应性教育。这种教育是针对残疾学生的某些问题开展的。它既可联系到社会、家庭,也可联系各个学生心理实际;既可集体辅导,也可个别辅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及办法
1、转变教育观念,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端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人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发展智力的教育,又包括发展智力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的辅导和训练,而且又是渗透于身体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之中的。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是残疾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残疾人只有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的残疾,才能越过障碍,取得成功。再者,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残疾学生回归社会、健康生活的前提条件,健康的心理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懂得自尊、自强、自爱才能平等参与各种社会竞争。因此,特教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要意识到特殊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作用要比智力、肌体的生理机能等因素大得多。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学前的残疾学生得到父母、亲人的爱,入学后的教师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物,学生们自然把爱转移到教师身上。每当老师向他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残疾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和鼓舞,这种师爱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而且也能促使残疾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积极去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对于青春期的残疾孩子,教师给予真诚的信任和理解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人格上的尊重,他们能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的苦恼就是教师的苦恼,学生的事情就是教师的事情,每个教师都能够和学生分担苦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师生间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
3、细致的班主任工作。我校残疾儿童大多数都住校,大部分时间是和老师们一起度过,班主任的工作是细致的,全面的。学校有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天进所在宿舍看一看,到卫生区走一走,每周上两个晚自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一些不好的思想行为消失在萌芽之中。班主任利用每天晨会,每周班会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并进行个别化教育,使班级学生都能在班主任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他热爱的集体中的残疾学生,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在集体中他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所以,班主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学生造就愉快和谐的班级环境,让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那里感受的是关怀和信任,轻松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4、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其有机补充。残疾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心理承载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积极参与,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学习,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才能懂得交往中的情感和互相协作的重要。我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竟赛、文艺联欢、旅游参观、社会实践、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以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授课。要求所授内容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化为基本原则。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况制定计划,编写教案,课堂内容具体,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形式多样,有措施,有针对性,分别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适应性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以深入持久、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6、聘请校外辅导员。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近期聘请了部分校外辅导员,重点加强了残疾学生社会心理的辅导和教育。一是聘请一名聋人作为校外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和社会形势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未来形势,并协助学校的学生日常管理,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管理。二是聘请滨海公安局的干警作为校外法制辅导员,主要是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残疾人犯罪的危害和特征,做和心理疏导工作,效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中以前常有的偷摸、打斗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秩序井然。
7、开展心理辅导,教会残疾学生调整心理的方法。残疾学生的心理极不成熟,但他们终究要走向社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容易给他们的社会交往带来障碍。学校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耐心细致的教师学习掌握残疾儿童心理学,开设起了心理辅导站,针对每个残疾学生的不同心理,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并进行记载,建立个别心理档案,使残疾学生个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补偿和矫正。同时,在辅导中还要教会残疾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比如回避法、自愿法、宣泄法、补偿法、升华法等等,使残疾学生学习自觉地抵制和纠正错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并能正确认识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做好自我心理保健。
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对于特殊群体的每一位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入社会的重要条件。在生活管理中做学生的向导和朋友,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并使生活管理工作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教育的第二课堂。
1、在生活自理中渗透思想教育。德育不仅是课堂的教育任务,生活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经常要利用排队、自习等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小事说起,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引领他们树立精神文明新风尚。德育的形成是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生活管理中,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是个性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效果显著。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如对拾金不昧、聋生帮助盲生、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等好人好事进行张榜公布,从而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良好氛围。
2、加强高年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偏高,六、七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转折期,大多数学生都开始萌生与异性交往的念头,教师及时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恋爱问题,防止早恋和性犯罪的发生。对他们出现的早恋情况,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及现身说法,寓科学的恋爱知识教育于生活管理当中,加强他们的防范意识,使其端正恋爱态度,提高他们对早恋危害性的认识。
3、公平、及时地调解同学之间的纠纷。由于残疾儿童自身的缺陷,聋生失聪,其语言和思维能力较正常人迟滞缓慢,他们因为语言交流的障碍和社会活动范围的局限,容易产生急噪、猜疑、自卑的心理。对于盲生,他们的猜疑心重、嫉妒心强。他们最怕不公平、最怕被人瞧不起。对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很可能激化双方的矛盾。如果不公平地处理双方的纠纷,很可能遗留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调解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须慎之又慎。一方面,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稳住双方的情绪。另一方面,以调查取证、公平公正为原则,调解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五、加强学生会建设,发挥他们参与生活管理的积极性
在学生生活管理中,1—2 名生活指导教师面对几十至上百余名特殊学生,保证他们不出事,少出事,往往需要学生会的大力协助和参与。聋人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信任感,惟有他们最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因此,充实和发展学生会的成员,建立和完善学生会的基层组织是生活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充实餐桌长、宿舍长、班干部等学生会基层组织成员时,经过学生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把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生及时纳入到学生会当中,使一些在学生中极具威望的优秀者脱颖而出,参与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内务管理、组织纪律、问题处理等生活管理,真正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学生会参与生活管理,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锻炼自我提升综合能力铺设了平台。通过每学期举行的“学生会优秀成员表彰会”,对优秀学生会成员进行表彰奖励,认可他们的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培养残疾学生具有健康心理的实质是对其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我们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深入实际的思想教育,残疾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残疾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以及耐挫折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其道德意识;动之以情,以陶冶其情感;持之以恒,以锻炼其意志;导之以行,以训练其行为。塑造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残而不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生活管理的真谛。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