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但品德高尚;有的孩子成绩优秀,但品行较差;还有一部分孩子品行和成绩都不太好。面对这样“与众不同”的待进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帮助他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脉络,找原因
从教八年来,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酸甜苦辣也感触颇深。同一个班级中,孩子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好的学生是老师的好帮手,而待进生却是老师们最为烦恼的一个群体。为什么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同样的老师上课,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成了很多老师思考良久的问题。为了让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能够赶上其他同学,教师必须了解待进生的心理,明白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是不爱学习呢还是想学而学不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是家长不支持还是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静心学习呢?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子,是不是受到了他人的不良影响呢?教师根据待进生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原因利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转化。
二、找亮点,多鼓励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待进生由于在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常常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是同学间的打击,时间久了,孩子在班级上就会感到没面子,抬不起头来,总觉得处处不如他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的心理。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鼓励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由此可见,表扬与激励对于待进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老师对孩子的及时肯定,能够满足其自尊及正常的心理需求。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而给予鼓励,让学生找到自信,发挥自己的长处。要不怎么说自信是成功之母呢!
三、找方法,促进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待进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层次和梯度,难易比例、讲练比例要适当,使课堂参与者都能“有饭吃,有事做。”教学设计把待进生设计进去了,课堂上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进而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待进生有比优等生更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让待进生优先回答简单,浅显的问题;在举行班级活动时,鼓励待进生参加他所擅长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和调动他们自觉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待进生的每一个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要经常与待进生谈心,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间的感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三)根据实际,提供平台
人的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不一,学生亦是如此,每个人都不同,但也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有的孩子成绩优异,但品行不是很好;有的孩子成绩较差,但品行优良;有的孩子文化功课不好,但有另一方面的特长……这些情况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一线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设置相应的活动,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契机,做到因材施教。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就有一位待进生。该同学学习成绩,纪律较差,甚至在脾气上也很难自控,经常打骂同学、旷课,甚至带菜刀到教室上课。但是他在体育方面却表现非常出色,高大的个子,酷爱球类。根据他这一特点,我和其他科任老师商量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还刻意安排他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学校举行学生篮球比赛时,让他当队长,带领其他队员一起训练,一起参加比赛,让他找到自信,找到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当篮球队队长,是让他切身体会一个领头人的重要性,体会到领头人的不容易。迁移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理解老师管教学生的苦心和不易。再加上我不时的旁敲侧击和鼓励教育,该生在学习和品行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家校合力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保证待进生转变的前提,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保证。有了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才不会产生偏激的心理。多年来,我始终坚持采取个别谈心、电话联系、走访家庭等形式,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再进行针对性教育,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进步。
待进生是班级中不可避免的群体,想要转化他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需要我们思想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在工作实践中深入细致的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经验,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